[摘要]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山区农村,其实是一片充满财富的土地,只要自己有点子,勤劳。都可以干一番事业,赚到钱!有这样一个村干部,在工作之余,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发展盆景种植,种出了一片新天地,一年可以收入30万!这怎么做到的呢?小P今天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山区农村,其实是一片充满财富的土地,只要自己有点子,勤劳。都可以干一番事业,赚到钱!有这样一个村干部,在工作之余,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发展盆景种植,种出了一片新天地,一年可以收入30万!这怎么做到的呢?小P今天为大家讲讲关于他的创业故事:
主人公叫陈俊,1977年出生,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板桥镇大木村的副书记,2005年进村工作,2011年任副书记到现在。在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盆景。
从2008年下半年他就开始经营自己的盆景生意,他目前有盆景200多盆,有黄杨木1000多根,最大的黄杨木,有几百年的,他还有10多亩的银杏树苗圃,红豆杉5亩多。
陈俊之前跟着自己的熟悉盆景的朋友做,渐渐的,自己也成为了这方面的行家。他投入了近80万,用于买苗子和做苗圃,销售的盆景销售到江浙、山东一带。
记得开始做的第一年,因为买的黄杨木季节没有选对,栽种后,一根都没有活,那一年,他就亏了4、5万元,挫折没有把这个有毅力的年轻人压垮,他挺过来了。现在他的生意很红火,保守来算,一年可以收入30多万。
与此同时,在江苏的新农村,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微盆景成大学生乡村创业致富的一种新方式
刘小飞正在电话接订单:“30盆黄杨,30盆雀舌,今天打包好会帮你发货的。”备货、包装、发快递,临近春节,微盆景成为走俏的新年货,每天订单超过2000盆。
" 花名堂"是刘小飞大学毕业后回村创立的,店面虽不大,但"名堂"却不小。顾客查玲玲说:“既时尚又美观,价格比较低廉,非常适合我们这种普通的白领。”
然而微盆景虽小,蟠扎起来颇费些细功。花了一个上午,记者盘弄的一盆微盆景也未能成型;而当初刘晓飞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大半年就掌握了300多个品种的盆栽技巧。可店铺刚开张,问题又来了。
刘小飞说:“花卉包装很多情况到顾客手中,他们过来投诉,土掉了,叶子掉了,不新鲜了,花盆坏了等等这些问题。”不服输的刘小飞,在村里的协调联系下,拜访了很多物流专家,也走访了市场上微型产品的包装店,最后总结经验,发明了新型的微盆景包装并申请专利。
刘小飞拿着新包装给记者介绍:“一张PC纸,把这个叶子把它裹起来,这样子在运输的过程中,就不容易掉,上口正好能顶住纸盒子的上口,下面正好能顶住箱子的下口,起到力量支撑的作用。”
此外,在"互联网+微盆景"的销售模式中,刘小飞又别具一格,在手机二维码上做起文章。
刘小飞用手机给记者演示扫码过程:“花盆上面贴了一个二维码,通过手机扫一扫,在我们的公众号里面就能知道这个盆景相关的信息和养护知识,买回去之后就不要担心怎么养护。”
不断创新,让花名堂做出了"新名堂"。公司开办一年,直销3000万元,网销1500万元,花名堂微盆景受邀参加国内外多个展会,然而这并非刘小飞的终极目标。刘小飞说:“一个人富他不叫富,只有大家一起富,那才叫富。”
刘小飞邀请了生意上结识的创业能手,在村里开设"农创客讲堂",给农民们分享致富经;此外,村里还成立"微盆景合作社",从供给到销售形成全产业链,刘小飞和农技专家们一有空就到合作社基地,在田间地头给农户们出谋划策。
南通如城街道贺洋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章有本说:“把有益于微型盆景产业的这些农民组织起来,利用他们土地、技术、劳力等优势,把微型盆景产业链拉长,把微型盆景产业群做大。”
" 合作社+微盆景+电商"的新路子,让村里更多农户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敞。南通顾庄生态园村民刘晓军说:“以前帮人家打工,赚个5万左右,现在自己回来弄微盆景,销售50多万一年。”
如今,顾庄生态园已经形成了全新的盆景产业体系,变成了生态百花园。全村拥有高中级农艺师162名,花木经纪人362名,农户的花木盆景出口至11个国家和地区,全村年交易量过亿元。去年,顾庄生态园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0多万人,旅游收入近500万。
开店网是一家专门为投资者提供开店信息和开店项目的一站式开店服务平台。为正在开店的人提供开店经验技巧,为准备开店的人提供优质的开店项目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