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报亭看上海报业竞争态势
从书报亭看上海报业竞争态势
2009-06-18 00:00  点击:3464
[摘要]7月30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系列报刊的党员记者、编辑和经营管理人员80人,以两人一组,分散到上海全市40个东方书报亭,进行为期一天的调研活动。在与书报亭营业员的直接接触中,调研人员对书报亭的销售种类、经营情况、报刊受欢迎程度等作了访谈和问卷调

7月30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系列报刊的党员记者、编辑和经营管理人员80人,以两人一组,分散到上海全市40个东方书报亭,进行为期一天的调研活动。在与书报亭营业员的直接接触中,调研人员对书报亭的销售种类、经营情况、报刊受欢迎程度等作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并通过当天的实地卖报、销售人员和读者的即时反馈,得到了许多第一手资料。通过东方书报亭这个窗口,上海报业市场的竞争态势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可见一斑。

一、同质化竞争与品牌化生存

1.难以回避的同质化竞争

据调查,目前一个面积大约四平方米的东方书报亭,每天经营的书报种类不下二三百种,最多的可达六七百种,报刊市场竞争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仅就上海本地日报来说,每天都有《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新闻午报》、《新闻晚报》、《青年报》、《东方早报》六大主要日报瓜分市场,另外还有专业类日报《东方体育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从报纸的内容形态来说,六大综合性日报具有同质化特征,可替代性强,特别是上午出版的《新闻晨报》、《青年报》和《新闻午报》,在争夺读者群中已经展开正面交锋的态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导读者的因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内容,而往往是购买习惯和品牌忠诚度。

2.用品牌赢得读者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读者在购买报刊时,指定品牌的越来越多,当他在对一份媒体熟悉并产生心理认同后,一般会反复购买此媒体。建立品牌知名度的方式很多,除了最基本的内容质量外,媒体自身的形象设计、广告推广、社会效应等方面也相当重要。当然,树立品牌绝不等同于炒作与包装,它是报纸的价值符号,代表提供给读者的价值。从总体上说,同质化是报纸发展的必经阶段。一份报纸,不管当初如何差异化地进入市场,只要存在满足同类读者需求的其他报纸,那么拉开差异的手段其实是相当有限的。最终超越同质化怪圈的,只有依靠品牌。差异化竞争—同质化竞争—品牌竞争,是报纸竞争的三个依次出现又交叉重叠的阶段。近年来,一些新创媒体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如《京华时报》,一开始就将品牌视为其突出弱项,在2004年专门成立了品牌推广部,由总经理兼任部主任,负责品牌推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然而在读者选择购买的品牌媒体无法获得的情况下,读者也会考虑选择其他替代性媒体。在晨报市场中,虽然《新闻晨报》占据了近半市场,但同时《青年报》和《新闻午报》仍能分得一杯羹。

二、区域化读者群与市场细分

1.地域性差别主导零售市场

几乎每张报纸都注重自己的定位,把锁定目标读者群作为报纸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大多数报社都把内容定位作为锁定读者的中心环节,往往忽视了零售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地域差别。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各个书报亭的零售情况大相径庭,与所在地段相对固定的人群分布很有关系。我们在调查“销售最好的前三位报纸杂志”和“销售最差的前三位报纸杂志”时看到,在某一区域最好卖的报纸杂志到另一个区域可能就是销售最差的。如时尚杂志《瑞丽》,在华山路南京西路一家书报亭的销量是每月50本左右,列“销量最好的杂志”第一名,而在昌化路新丰路口的另一个书报亭,连一本都卖不出去,被列为“销售最差的杂志”。同样属于热销的报纸,《新民晚报》在传统社区的强势难以撼动,而《新闻晨报》在市中心办公楼密集区优势也非常明显。

2.为媒体寻找合适的通路

由此可见,“销售市场细分”应成为“目标读者细分”外的另一个重要课题,并用于指导报刊发行。作为各家媒体的发行部门,不能搞“一刀切”,全面铺开,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无法获得最佳效果,应该根据自己的定位进行分类销售,找到最合适的通路和渠道,确定最理想、最贴近目标读者群的销售点,才能达到“有效发行”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销售市场细分”的概念并非传统行政区域上的。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即使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甚至只隔开几条马路,销售情况就会大不一样。进一步细分的话,我们可以划分出一些特殊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火车站、飞机场等附近,从而找到特定的读者群体。

开店网是一家专门为投资者提供开店信息和开店项目的一站式开店服务平台。为正在开店的人提供开店经验技巧,为准备开店的人提供优质的开店项目等信息。
推荐商品
最新商品
最热商品

首页

VI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