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定义中指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动态的人文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定义中指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动态的人文传承,又包含与之相关的静态工具和实物。传统手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样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特质。其中,兼顾技能、工具和实物(工艺品)三者是传统手工技艺有别于其他表演、表现艺术形式的重要特点,也是传统手工技艺能够与旅游相结合的天然优势。我国的传统手工技艺资源丰富,包罗万象。截至目前,国务院先后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72项(不包含扩展项目),其中传统手工技艺(自第二批命名国家名录开始调整为“传统技艺”)类,共计241项(不包含扩展项目),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总数约17.5%。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有量约87万项,若按上述比例估算,传统手工技艺类资源约为15万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充实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品也为我国旅游产品的拓展创造了新的路径。
自2007年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批准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21个实验区涉及福建、安徽、青海等17个省区市。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自设立以来,一直推动着传统手工技艺与旅游融合发展,例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泉州市,在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的同时,合理进行旅游开发利用,推动了传统手工技艺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主要包括陶瓷、石雕、木雕、藤铁竹编等项目,据2017年统计,相关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年实现产值160多亿元。
尽管传统手工技艺在与旅游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一部分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获得了实惠和收益,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一部分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没有机会参与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利益的驱使,一部分手工艺人放弃传承自身的技艺,转而从事其他高收入行业。这种情况将会加速传统手工技艺的消亡。
总体来看,传统手工技艺与旅游结合生产出的产品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不尽理想,这主要表现在经营垄断、产品价格高、产品质量差等方面,由此也引发了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传统手工技艺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发生。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挂牌,相关文化和旅游扶持保障政策会陆续出台,针对传统手工技艺与旅游结合的扶持保障机制也应得到不断完善。笔者认为,在政策层面,应将传统手工技艺与旅游结合的扶持工作纳入各级行政部门的绩效考核之中;在财政保障层面,一方面应将传统手工技艺与旅游结合的专项扶持资金明确单列在各级行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之中,另一方面应在税收层面对从事旅游行业的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或经营者予以相应的减免政策,以激活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存续空间,激发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市场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保障方面,应单独制定针对在旅游业中经营困难的传统手工艺品商户的扶持保障机制,设置相应的保障和资助标准,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多项法规,但专门涉及文化和旅游相关的法律较少。在传统手工技艺旅游开发中,涉及知识产权、著作权、商标权,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法律规定作为依据,那么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持有人的相应权利得不到保障,因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至关重要。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谢谢你迟到》一书中阐释,当下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加速时代”,面对这么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经常摁一下暂停键,暂停一下并不代表结束,而是重新开始。对于21世纪我国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而言,适当放慢速度,为取得下一阶段的成果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发展既要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原则,又要探索多渠道、多样性、全方位的发展模式;既要停下脚步,整装待发,又要昂首阔步,继续前行,在不断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中,摸索与旅游市场结合的前进道路,其过程任重而道远,正所谓“驻足才得以远行”。
开店网是一家专门为投资者提供开店信息和开店项目的一站式开店服务平台。为正在开店的人提供开店经验技巧,为准备开店的人提供优质的开店项目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