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无序竞争”,是许多业内人士对美容美发行业的评价。这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做大做强却绝非易事。记者走访京城多家著名美容美发连锁店,带您一探美容美发行业中的小门道、大学问。
李嘉子的低谷应急方案
“绝对高端的顾客消费能力变化不大,而针对中高端顾客推出新的服务,能提高访问率,增加收入。”
在成功占领了韩国市场后,李嘉子的海外扩张之路所向披靡,目前公司在韩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拥有近200家加盟店、分支机构及教育学院。中国庞大的美发市场和旺盛的消费需求,让李嘉子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同样在中国,李嘉子复制的是在韩国的成功经验——锁定中高端人群。
不过,身为韩国美容美发行业的领导者,李嘉子在进入中国时最初并不顺利,许多技术人员选择另立门户,而由于缺乏中国本土化体系的支撑,在加盟领域也遭遇了很多问题。针对人员流失的状况,李嘉子管理层打出了“感情牌”,给予更多愿景和合作发展的思路,成功地吸引回一批人才。在加盟领域,则打出“本土牌”,为加盟商提供更加满意的支持和服务。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后,李嘉子在中国踏上了蓬勃的发展之路。
因为是外来企业,对金融危机的感受也更加深刻。李嘉子中华区CEO李世龙告诉记者,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店里的客流量降低,顾客的再访问量降低,同时访问期也延长。针对高端和中高端两部分顾客群,应急方案马上被推出,“绝对高端的顾客消费能力变化不大,针对中高端部分顾客,提供如头皮护理和婚礼造型化妆等服务,这样都能提高顾客访问率,增加收入。”
凤仪轩的标准化教育
“连锁模式的推广应建立企业独特的培训管理机制,甚至清洁工都要进行标准化教育。”
自1996年创办以来,用了14年时间,凤仪轩从一个只有4张床的作坊式小店,发展成拥有7家直营连锁店,经营面积达到了4000多平米的美容连锁机构。
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开第一家店的时候,手里的钱只够交当月房租。”凤仪轩负责人杨凤回忆创业之初仍感慨万分,她用借来的2万元当启动资金,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候暖气跟不上,空调带不起来,冬天屋里结冰,夏天很热,都不用蒸脸了。”她和伙伴们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赢得了顾客的认可,也赢回了第一桶金,并立即用来改善环境和增添设备。
杨凤认为,加盟连锁模式的推广应着重建立企业独特的培训管理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对所有的投资者、管理人员、美容导师、服务人员甚至清洁工等都进行系统的标准化教育。
四联的时尚化突围
针对女性顾客推出“新概念工作室”,以发型设计及制作为主,迈出了求新求变的第一步。
“感觉像在餐馆排队等位一样。”有顾客这样形容美容美发行业 “老字号”四联美发顾客盈门的景象。从金鱼胡同到清华池再到人潮涌动的王府井大街,四联美发几经迁徙,总有老顾客跑遍大半个北京城追随四联的脚步。“从住东门仓的时候就在这儿剪发,到现在搬家了,老妈还是习惯坐车来四联剪发。”
从1956年成立至今,54年的历史沉淀出让人割舍不断的“四联情结”。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四联美发店充当了流行风向标,颇受爱美女性追捧。直到现在,许多老北京人理发只认四联,顾客的忠诚度让其他同行望尘莫及。
和许多同行一样,四联走上了“连锁扩张”的必然之路,目前在北京有四家直营店和三家加盟店。“统一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合理分配是美容美发连锁经营的关键。”四联美发美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秀敏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金融危机之际,在同行抱怨店里的客流量降低、顾客的再访问量降低时,四联生意并未受到任何影响,整个2009年四联各项指标都呈增长态势。
不过,在市场涌入者不断增加的今天,“老字号”同样受到了冲击。“那是老一辈人爱去的地儿。”时尚化和年轻化是摆在四联面前的两道门槛。在王府井精品店,四联针对女性顾客推出了“新概念工作室”,以发型设计及制作为主,迈出了求新求变的第一步。
从儿童到老年,从普罗到高端,美容美发行当开始通过市场细分谋求错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