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局规划书店卖场时要考虑两条线:图书的分类线和顾客的动线。所谓分类线,即书架上一个类别和另一个相邻的类别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的某种关联性、连贯性,使每个相邻的类别都能衔接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线路。分类线是有形的,能看出来的。所谓动线,就是指顾客在室内移动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线路。这条线是无形的,只有顾客在书店流动后才能体现出来。
分类线和动线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分类线能合理地引导顾客,使顾客移动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线路与分类线吻合。分类线建设不好,不但影响顾客的移动,而且不方便顾客浏览和找书。
举例来说,如果书架分类陈列这样安排:养生保健—经济学—少儿类—古典文学,这些相邻的类别之间关联性不强,使人感到杂乱无章,自然影响了读者的浏览兴趣。比如喜欢看经济类图书的人,当他浏览完经济类图书后,左右两边是少儿书和古典文学,可能就不会再顺着看下去,这样一来,顾客的动线就断了。
分类线的三项原则
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分类线,让它来促进动线的建设呢?我认为可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同一个大类的图书应相对集中在一个区域内;二是在同一区域内,考虑如何将相邻的两个小类彼此相关联;三是如何让两个相邻的大区域之间接壤的地方,用两个各自区域里的小类别进行有机地对接,最后使整个书店每个相邻的类别之间都能互相关联,成为一体。
现以文学类为例,说明在“文学区”内如何让相邻的两个小类别彼此相关联。文学类的图书可以先按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分为两大部分,再把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分为相关联的两块。作品部分可以按某种顺序相关联,如中国文学按年代排列、外国文学按国家类别排列等,具体可参照下例: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史—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当然,同样是文学类的图书,每个书店可按照自己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分类和重点。不管如何设定,每个相邻的类别应该相关联,让分类能连成一条线。
两个大类别之间相邻的图书类别如何实现分类线的自然对接过渡,让分类线能延续下去,可以从图书的内容或读者的特点来考虑。如文学理论、文学史,一般来说这两个类别的读者以知识分子、学者居多,那么这些类别的图书就可以和学术类或大文化类的图书衔接,当读者浏览到文学理论类图书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学术类或大文化类等图书上来了,实现了自然过渡。这也是分类线促进动线建设的一个方面。
让分类线延绵下去
在建设分类线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两个大类别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关联点,使分类线能连起来。
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尽可能按照读者的特点来安排,比如艺术类读物和生活类读物在考虑如何衔接时,是否可以这样考虑:很多喜爱读艺术类图书的人是比较讲究时尚的,那么在安排艺术类的图书时就可以把艺术类的综合读物放在分类线的最尾端,紧接着就和时尚类读物连接,这样就实现了自然的过渡。
而时尚总是和生活分不开的,那么在时尚类图书分类线的尾端,就很容易自然过渡到生活类图书。喜欢看生活类图书的读者中,已经有自己小家庭的女士比例很高,那么生活类图书接下去可以安排幼儿类、儿童类、青少年素质类的衔接,而素质教育类的后面紧接着就可以放课外辅导书之类的……这样能让分类线延绵下去。
有时候某个大类别分类线没有合适的衔接方式,此时不妨可以考虑放综合类图书在中间过渡。从某种意义来说,综合类图书内容涉及面是比较广的,在陈列时很难区分是属于哪个小类,正是因为内容涉及面的广泛性,使得综合类图书能和其他类别的图书很好地融合与衔接,这样就可以解决分类线不连贯的问题。比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史读物—综合读物—中国与世界政治—外交—军事,这里的综合类读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衔接作用,整个分类线就基本连起来了。
分类线不但对大书店的作用很大,有时对小书店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小书店图书分类一般不能过细,分类牌也不能多。因为图书的总量不够,如果分类细且类别多,给顾客的感觉是每类都没什么书,使书店显得很“单薄”。这时候,书店可以不设分类标志牌,但是图书摆设陈列时,有内在的分类线,读者会一路顺着分类线浏览下去。这样能引导顾客一路看下去,眼光自然可以触及每本书,从而增加了每本书的销售机会。
书店如何让“分类线”促进“动线”建设
2009-06-18 00:00 点击:9094
[摘要]在布局规划书店卖场时要考虑两条线:图书的分类线和顾客的动线。所谓分类线,即书架上一个类别和另一个相邻的类别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的某种关联性、连贯性,使每个相邻的类别都能衔接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线路。分类线是有形的,能看出来的。所谓动
开店网是一家专门为投资者提供开店信息和开店项目的一站式开店服务平台。为正在开店的人提供开店经验技巧,为准备开店的人提供优质的开店项目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