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小巷的小小茶叶店生意如此红火,肯定有背景影响,要不就是后台支撑,再就是广告做得好。其实,都不是。他仅用人们常见的,并且人人都有的三点朴素的传统思维方式点燃了这把红腾腾的生意之火?
一、做生意,先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是做生意的坚实基础,否则,再好的生意也会因人心不实而做黄。
这个偏僻小巷内的茶叶店小老板,姓董,名登文,是贵州安顺来河北宣化的打工仔。他给人家打了二年工,因受不了老板的巧取豪榨,辞职不干了。辞职不干容易,自拉旗杆另立门户难。一是自己从没经过商,不知道商海水深水浅,也没有涉入商海的经验。二是此处一无亲二无故,辞职不干了不仅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就是连个商量能干个啥的人都没有,真是犹如唐代陈子昂老先辈笔下那首《登幽州台歌》一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三是无资金,这才是绝路中的绝路。
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况且,不认识的好人多的是。于是有好心人给他指点:先做点花不了几个钱的茶叶小生意吧。他便顺着好心人的指点用打工挣的几个钱买了一辆旧人力三轮车,买了十几样茶叶,就沿街叫卖了。再有好心人跟他说:“茶叶这东西是直接进口的,沿街叫卖容易使原来很卫生的茶叶也荡脏了,最好有个固定的场所。”尽管小董从农村来的,但起码的卫生意识还是有的,况且他也是一个通情理、明是非的人。他想,自己这样做,只能是生存、发展的短暂缓冲之计,从长远观点看,自己这个办法不行,还得像好心人劝说的那样,找一个固定场所。
找哪儿的固定场所呢?繁华地段自己只能有渴望的份,没有“找”的资格,偏僻的小街小巷,房屋租赁费尽管便宜,可对生意不利。于是,小董向经常给拉活的不知姓字名谁的老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人们都说:看你这个小伙子是个诚实人,诚实人还做不成生意?相信古人说的那话“好生意是好人做出来的”,你看看电视剧《大宅门》,那不是说的同仁堂的发展史吗?你反过来看看那些不诚实的人,又有几个成气候的呢?挣把俩钱儿用不了几年他就垮台了。
小生意是如此,大生意也是如此,呼扇匠是永远成不了大事的。再说,名扬四海的我国国酒茅台,不就是你们贵州仁怀县的茅台村出的吗?要不是当初那个李姓青年在大雪飞舞、寒风刺骨的一天,将一位衣衫褴褛的僵卧在自己家门口的老太太背进屋,生火给其取暖,又以自酿米酒款待老人,哪有后来的茅台酒啊?那老太太不就是天庭下来的仙女,帮助好心小伙子的吗?一席话说的小董用舌头舔着嘴唇,一个劲地“嘿嘿”憨笑。
不知姓名的老人给小董说的茅台酒的传说故事,确有这么一个版本,可版本绝对不止这一个,还有好多。但“好心人”又确实是茅台酒众多美丽传说中的主旋律,因此,小董下决心在偏僻的小巷里找个固定场所立身生存下来。2003年4月17日,小董如愿以偿,在西城后街撑起了自己的门面—“云南茶庄”。听说小董有了自己的门户,那些老顾客纷纷登门祝贺。
笔者曾问过一个郑姓老者:“那时候为啥乐意来给小董捧场,买了多少茶叶?”郑老说:“让您笑话了,我就冲着这个小伙子实在、厚道,可我只买了二两,15块钱的,喝不起贵的。”
就这样,小董仅凭一个“诚实”就把不少客户吸引到偏僻的小店来了。听说一个远在大东街和大北街的两位客户也经常跨闹市来这里买茶叶,笔者兴致浓浓地拨通了他们的电话,大东街的王老警惕性很高地问我:“你问这个干什么?”当我说明来意后,他又说:“噢是这么回事,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云南茶庄’的小老板实在、厚道,不骗人我才去的。”
二、做生意就是以质优价廉为保证,让顾客知道自己卖的东西货真价实,不然,再好的人缘也冷淡了。
“大哥,做生意绝对离不开人缘,这是基础,但基础之上又是什么?是保证,是质优价廉的保证,要不然,再好的人缘也变得冷淡了。因为你做的是生意,您说呢?”小董老板“嘿嘿”地笑着反问起笔者来了。我也只能“嘿嘿”一笑道:“是呀,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