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卖菜,在一般人眼里充其量是个养家糊口的小商贩,然而,打工出身的卢旭东却从中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卖买。八年里,他靠卖菜起家,居然在京城繁华地段拥有专营莱品连锁店11家。说来叫人称奇,老外们只要出门买菜,就卖挑他的JENNY Lou’s SHOP,这究竟是为什么,近日笔者采访了本文主人公卢旭东。
从地摊到店铺, JENNY Lou’s SHOP大显神通
卢旭东是河南省洛阳市伊川明高镇东寨村人,因为生在穷乡僻壤,只上完初中就不得不辍学回乡务农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经娶妻生子的卢旭东尽管在家乡吃苦受累守着几亩责任田,但依然没有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于是,他和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希望在都市里能够闯出一个事业来。卢旭东说,当初之所以选择到首都,完全是仗着妻子的伯伯在北京某部门工作能给自己指导一个门路。
这样,卢旭东很快被伯伯安排去了京郊一家养鸡场。作为一名小工,月薪只有45元,但卢旭东并不在乎,他是抱着在此掌握技术后然后自己干事业。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在养鸡场呆了半年,他发现养鸡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风险太大了。由于对养鸡失去了兴趣,卢旭东也就只好辞去了这份工作。背着行李走在京郊的马路上,卢旭东对天长叹起来,看着眼前一处处正在兴建高楼的工地,他突然有一种冲动,觉得自己还是干粗活的料。当天,他谁也没说就一头钻进了一个建筑工地,相信在此虽然苦点累点,用力气挣钱总算是踏实吧。
然而,憨厚善良的卢旭东做梦也没想到,自已在这里拼足力气干着活,等到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后,他的血汗钱左盼右等就是到不了手。想学一门技艺不易,怎么靠卖力气也拿不到工钱呢?此时,心灰意冷的卢旭东对打工彻底失望了。初闯北京受挫,卢旭东对自己的处境异常伤感。
一天,他在朝阳区三里屯市场转悠时发现,许多象自已一样的外地人推着三轮车卖莱,虽然他们很辛苦,但看对方那一招一式特别新鲜有趣,也许摆摊卖菜适合自己干,想法确定后,他一连两天在此观察。过后,他买来一辆三轮车说干就干起来了,当时与自己同来京城的妻妹王建英也没找到活,于是,两人合伙做起了摆地摊卖菜的生意来。
开初的日子,俩人着实受了不少苦,为了赶早去几十里外批发市场进货,每天夜里三点就得起床,莱拉回来了,天还没亮就又要去赶早市。由于是新手,俩人常常菜没有卖完就散市了。没办法,他们只好登着三轮车到附近居民区里吆喝着卖。这样熬了一段时期,卢旭东和他妻妹逐渐适应了这个小卖买。应当说,这样早起晚归实在辛苦,但每天能够见到收入还是比打工强多了,一个月后除去各种开消还有一千多元钱的进帐。
正当卢旭东为此感到欣慰的时候,妻妹王建英却丢下称杆去了一家 塑料厂,她说受不了这种起早摸黑的辛苦,想干个体面点的活儿。妻妹走了,卢旭东怕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每天少进了几个品种的蔬莱,然而没想到,这样一来,前来光顾菜摊的人少多了,特别是一些外国客人更是不屑他的莱摊。这时卢旭东细心发现,原来的确是因为自己摊位里的货品单一了。俗话说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是有其道理的。为了赢回顾客,卢旭东就又只好添加了几个蔬菜品种。
摊位里的货品多了,果然招来了顾客。就在生意日渐好转的时候,善于用心的卢旭东发现外国客人对市场里的菜品除了喜欢鲜嫩外,更是钟情于个小饱满的那种,比如西葫芦,中国顾客来了喜欢挑个大的,而老外就不同,专挑新鲜个小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喜欢抱根问底的卢旭东趁空闲去问一个外国客人,由于语言勾通不到,这次他没能弄出个所以然来。
回到租屋,他突然想起了在京城农业部门工作的伯伯,也许他能解释这个问题。后来伯伯告诉他,蔬莱果品大小与其品种有关,老外喜欢个小的,也许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审美情趣爱好不同所致。了解到这种情况,卢旭东以后每次去批发市场进货,就有意挑选同行不爱要的小巧菜品。由于卢旭东的菜品总是满足了一些外国客人的需求,他的生意自然也就红火起来。为了紧紧抓住这一商机,卢旭东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对一些供货商悄然下了定单,凡是小巧菜品都归他所有。
有一天,一位使馆的后勤人员向他订货,一个星期后需要 几箩筐西葫芦,当然,老外提出的首要条件必须是小个的。为了准备货源,卢旭东多次跑到几十里外的大钟寺市场向经常供货的商户求助。因为要的货数量大,也特别,所以那几天他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折腾得又黑又瘦。到了交货日期,当他准时将几箩筐西葫芦亲手送到民主德国使馆后,这位蓝眼睛高鼻梁的老外乐得连忙伸出大姆指:“卢,你是讲信誉的,了不起!”
由于卢旭东抓住了老外们购买蔬菜的这种特殊习性,并尽全力满足他们,所以许多外国客人都愿与他打交道,天长日久,这种商业交易的良性循环使得卢旭东很快在三里屯市场立足了。自然,生意做大了,他一个人怎么也忙不过来,迫切需要一个贴心的帮手。此时,卢旭东想到了在塑料厂打工的妻妹王建英,要她辞去工作共同经营菜摊。很快,妻妹又回到了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