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花钱还能接到一些工程,现在很少是不花钱的。”川南一建筑企业老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慨叹道。
据他介绍,目前回扣额的行情一般在2%~5%之间,高的达10%。不少建筑企业老板透露,“五花八门”的索贿、行贿手段日趋隐蔽,让建筑招投标制度形同虚设。
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初,四川工商联建筑行业商会就全川上百家民营建筑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展开专项调研,以期在今年省政协会议上就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提交提案。昨日(1月19日),四川工商联建筑行业商会邀请部分民营建筑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情况,会上不少民营建筑企业负责人自曝行业“潜规则”。
不行贿就难拿到工程项目“建筑业的商业贿赂比较普遍而且数额巨大,工程项目动辄上亿元,涉及的回扣至少有几百万之巨。”川北建筑业资深人士吕建国(化名)昨日(1月19日)向记者道出了建筑业商业贿赂的种种黑幕,“不少建筑工程项目从招投标到材料采购,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商业贿赂的影子:一些施工企业为承揽工程,大肆行贿;而一些掌握工程建设大权的人员更是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贪污挪用工程建设资金。”
据了解,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回扣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回扣工程,有些业主与施工企业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后,自行指定分包商、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把属于总承包施工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分解回扣一部分,且常常把效益高的“肥肉”拿走,把效益低的“骨头”留给总承包企业。二是回扣利益,在已签订的工程合同外,再与施工单位签订若干补充条款作为“小合同”,明确如延期付款、回赠业主单位汽车、房子等优惠。三是利用中介回扣,有些业主明确要求施工企业必须通过他们所指定的社会中介机构或个体中介人员,才能洽谈项目。
围标:确保项目到手的又一手段“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是一个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场。因此,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状况。一些企业就只好通过送红包、给回扣来争夺工程项目。”川南一家建筑企业的陈总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多数建设工程项目都是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施工企业的,谁的价格最低就选谁。陈总却向记者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实际上这些表面文章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表面公开、公平,但其背后却是黑幕重重。通常,希望中标的建筑企业为达到目的,先贿赂好发包方,再通过围标一举中标。”
他举例说,比如有些工程投标的单位往往是一个系统的多家企业参加。它们虽然表面看都是企业独立法人,但实际上由于行政体系问题彼此还存在某种关联,业务配合密切,人员相互熟悉。如果想要串通投标,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相对低价”中标后的“猫腻”
建筑业内有句“行话”叫“金桥银路铜房子”,意思是按照利润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桥、路、房子。大有“搞头”的桥路项目吸引着很多企业的目光,因此涉及的商业贿赂也尤为严重。
对于这类项目的“运作”,陈总透露说:“企业一旦得知某个路桥项目后,通常是先买通发包方的关键人物。剩下的工作就是拉上几家关系不错的企业,再来合演一场'假围标’的把戏,然后就等着开工赚钱了。”
其实,要拿下一个路桥项目,并非如此简单。通常情况下,首先要看企业与发包方关键人物的关系是否够“铁”,感情是否“深厚”。其次要看企业出手是否大方,“谁给的回扣高就给谁做。”
“完成这一步,你就成为内定企业了。接下来要在招标前邀约几个关系好的单位一起投标,将自己的标底告诉他们。其目的是让他们在制定标书时一律抬高报价,从而使内定企业以相对低的报价名正言顺地中标。”
陈总进一步透露说:“作为回报,内定中标企业要付给'客串’企业老总几万元好处费。这样一来,整个招投标的过程和结果,全都在内定企业和发包方的控制之内。”
“难道就没有人会违背这一游戏规则?”记者问道。
“参与者都会自觉遵守这种潜规则。这是多年的行规,如果谁破坏了这个行规,那么秩序就乱了,就要遭到同行的一致排挤,那样'违规者’就寸步难行,甚至被挤出这个行业。”
“企业以'相对低价’中标,利润如果保证?”
陈总笑道:“其实,这个'相对低价’本身已包含了回扣、招待等其他费用了。如果双方觉得利润不大,一旦拿下这个项目后,就在工程量或单项工程上做文章,整个工程最后的结算价格将大大高于最初的招投标(预算)价格。比如,原来设计的土石方为2000立方,将其改为5000立方;某一单项涵洞工程原来设计为直径300厘米,将其直径改为800厘米……这样一来,利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挂靠资质、转包项目成风记者昨日还从会上获悉了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