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夏粮今年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2995万吨,在迎来“九连增”的同时,也创下了夏粮总产量的历史新高。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大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然而,粮食总产量和单产的提高,并没有让农民的收益出现对等的增长。当前,仍需努力求解农民增产不增收这一长期存在的“丰收悖论”。
“丰收悖论”致种田副业化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农民王振乾今年种了15亩小麦,亩产1100斤,每亩地比去年多打了100多斤麦子。但“多收了三五斗”的王振乾却没多少喜悦。
“今年粮食价格低,卖给小麦贩子是1元/斤,卖给面粉厂的价格是1.02元/斤。”王振乾说,去年当地小麦收购价格为1.08元/斤。今年他15亩小麦比去年多产了2000斤麦子,但是按照当下的行情,他15亩地的毛收入只比去年多了1000多元钱。
即使如此,在王振乾看来,这1000多元钱还不能算做收入。“种两季挣一季,麦子挣的不能算。”王振乾说,山东的种粮习惯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其中,种小麦是用来“挣本钱”的,卖玉米的钱才是一年的净收益。
中华粮网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以来,玉米价格从不到0.7元/斤上涨到1.15元/斤左右。农民每亩玉米可以多挣500元左右的毛收入。然而,同期人工费用的上涨却同样惊人。山东省齐河县农民王延洪告诉半月谈记者:“尽管种田请人工的成本涨了一倍,但年轻人一掂量觉得仍不合算,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种地的都是中老年人。”
在山东省大部分农村地区,人均耕地不超过两亩,部分乡镇甚至人均不到一亩地。单靠种地,已经难以满足农民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山东省夏津县农民唐凤英说:“想盖房子、买家电,单靠种地根本不够。”
正因如此,农民种粮呈现越来越副业化的趋势。在山东省,已经有一大批“半工半农”的农民。山东省高唐县智德纺织公司的女工李秀平家有5亩地,平时她和丈夫都在县城里上班,朝九晚五。她说:“我一个月的工资是2200元,种粮一年挣六七千元钱,才顶我们夫妻俩一个半月的工资。”
成本普遍上涨,增收恐将“打水漂”
山东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每年都在增产,最近几年由于集中推广良种良法、测土施肥、深耕深松等,比2005年以前增产幅度更大。”山东省平原县农业局局长曲学文说。
在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江西省最大的早籼稻主产区宜春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宜春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不出现极端天气,全市早籼稻总产量将达27亿斤,同比增长5%左右。
在增产的同时,农资和人工费用也在逐年提升,种粮成本不断提高。山东省高唐县固河镇农技服务中心的经营者左光辉介绍,今年小麦浇返青水的时候,每袋尿素(100斤)的价格比去年同期贵了20元,比2010年秋天贵了35元;每袋复合肥价格也都普遍上涨了10元到15元。
今年4月份开始,多年没有上浮的农机服务价格开始上涨。在山东省德州、菏泽等地,记者发现,小麦和玉米播种、浇水、收割等环节的农机使用价格每亩均上涨了5元左右,农机翻地的价格每亩涨了10元。
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西洋村支部书记杨春安是村里的5个种粮大户之一,种了200亩小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小麦、玉米两季种子投入大概100元,磷酸二铵150元,尿素100元,农药大概70元,小麦机播30元,小麦秸秆还田和玉米机耕90元,小麦机收70元,浇地两遍60元,黄河水费用45元,用工折算260元左右,加起来的亩均投入在900元左右。“一亩地年收入1000多元,增收的几十斤小麦还不够抵消化肥、农药上涨的钱呢!”杨春安说。
而在江西宜春,据农发行高安市支行调查,今年早稻种子价格同比增长17%左右,尿素价格上涨近20%,劳动日工资上涨22%,农药等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均略有不同程度增长。早籼稻生产成本约为670元/亩,较上年增长26%。
“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导致种粮的比较收益降低,早籼稻每亩利润在200元~300元/亩,一般家庭有3亩~4亩田,一年的种粮收入不及外出务工一个月的收入。若市场价格不如意,农民惜售心理将加重,夏粮收购价格必定走高。”农发行宜丰县支行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如何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种粮不仅关乎农民的生存,更关乎物价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只有让农民增产又增收,才能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当有所作为。
首先,提质增效,保证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已经接近于18亿亩的红线,并且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山东省郓城县农业局副局长董成江认为,在此背景下,应加快农田标准化的改造力度,实现旱涝保收,推动农业增产。据了解,今年郓城县小麦平均亩产为400公斤左右。但是在当地高产创建示范区,由于灌溉条件较好,小麦亩产可以超过550公斤。
其次,推动耕地流转。杨春安介绍,他种的200亩地是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其他农户手里流转过来的。“换他们自己种,一年差不多也就这么多钱。”他说,这些农民不种粮了,还能有流转土地和外出打工的收入。杨春安通过规模化、科学化种植,200亩地的总收入一年达到了7万元。
第三,加强基层农技队伍的建设。山东省郯城县农业局副局长杨寿春认为,当前大多数农民都是靠经验种田,政府部门应当提升农技服务的能力,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料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为粮食高产、增产提供保障。
此外,还需加大种粮补贴力度。中储粮山东临沂直属库沂南分库副主任王恩锋说,从稳定物价的角度来说,粮食收购价格可以缓慢增长;但考虑到成本上涨因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增加种粮农民的补贴。
他建议,政府部门不仅可以直接增加种粮补贴金额,还可以通过类似于病虫害“一喷三防”免费供药的方式,为农民减轻负担,间接帮助农民增收。
保护农民利益 保障粮市稳定
专访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
目前,全国夏粮收购已经进入高峰期。今年夏粮丰收是在八连增的高基数、高起点上实现的,来之不易。就当前粮食工作中心的夏粮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6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做好夏粮收购工作
记者:夏粮九连增之后,国家粮食主管部门如何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
答:今年夏粮丰收是在八连增的高基数、高起点上实现的,来之不易。国家粮食局和有关部门对夏粮收购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印发《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对夏粮收购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各级粮食部门把搞好夏粮收购作为当前粮食工作中心任务,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于早收粮、多收粮,为粮食宏观调控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要求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严格遵守收购工作纪律,做到“五要五不准”:要及时启动预案,不准坑害农民;要做到随到随收,不准为难农民;要坚持公平定等,不准算计农民;要准确过磅计量,不准克扣农民;要坚持现款结算,不准折腾农民。
记者:今年夏粮收购有什么特点?
任正晓:从前期收购情况看,粮食部门采取腾并、维修等措施准备仓容8400多万吨,预计今年的小麦商品量为7600万吨左右,仓容上可以满足敞开收购的需要。截至7月15日,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3185.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86.6万吨。
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163.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8%,比上年同期增加631.8万吨。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1206.6万吨。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随着收购高峰来临,近期收购进度将进一步加快。
今年新粮上市后,随着市场流通量增加,市场价格出现小幅回落,部分地区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随着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市场价格已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并保持基本稳定,收购市场秩序良好。
各委托收储库点都做到了政策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台,坚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公平定等、准确计量、随到随收、现款结算,不让农民卖“过夜粮”,售粮农民普遍比较满意。
及时应对天气等不利因素 坚决防止出现“卖粮难”
记者:是否也存在一些要应对的问题?
任正晓:今年夏粮收购进展比较顺利,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主要是一些企业受近两年粮食收购和经营效益不佳等因素影响,入市较谨慎,特别是开展自主收购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购销市场不够活跃。
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力度,凡是达到预案启动条件的地区,按政策规定及时启动预案,合理布设库点,方便农民出售,真正做到敞开收购,应收尽收,坚决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稳定小麦市场价格和预期。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搞好市场化收购,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为各类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同时主动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协调,落实好收购资金,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营收购,搞活粮食流通。
者:关于小麦赤霉病问题,具体情况怎样?
任正晓:部分省区由于去冬今春气候复杂多变,尤其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或收获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等原因,使小麦感染赤霉病,导致部分地区小麦不完善粒超标,质量等级较差。监测发现个别地区小麦由于感染赤霉病比较严重,不但存在质量问题,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霉和真菌毒素超标等卫生问题。
为此,国家粮食局紧急下发通知,要求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新收获小麦质量安全监测,发现真菌毒素超标问题及时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做好小麦安全入库把关工作,防止不合格小麦进入口粮市场,确保消费安全。
为帮助农民减少损失,有关省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地区专门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农民通过风扬、过筛、整晒等措施,对赤霉病小麦进行处理,尽量降低赤霉病粒含量,提高小麦质量等级和卫生合格率。
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落实“惠民生”目标
记者:当前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有什么意义?
任正晓:今年中央确定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工作目标。粮食流通工作直接关系到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的方方面面,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保证粮食市场稳定,对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确保全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粮油产品是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与民生紧密相关,保障不断档、不脱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是粮食部门落实中央提出的“惠民生”工作目标的重要体现。
粮食是食品加工业的基本原料,粮食市场稳定为粮油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有利于粮油企业规避原料大起大落的市场风险,避免投机炒作,科学合理安排经营生产活动,促进我国现代粮食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一方面,粮食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适量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市场,积极推动粮食产销合作,抓好粮食移库和调运,健全粮油应急保障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另一方面,通过依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粮油质量检验监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口粮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