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景气乳企限量收购 养殖户母牛当菜卖
消费不景气乳企限量收购 养殖户母牛当菜卖
2012-06-18 00:00  点击:3877
[摘要]一面是蒙牛、雀巢、恒天然等乳业巨头高调布局奶源基地的热闹场面,一面是国内奶牛养殖业仍不景气。《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奶源基地密集的河北省了解到,部分养殖小区处于利润微

一面是蒙牛、雀巢、恒天然等乳业巨头高调布局奶源基地的热闹场面,一面是国内奶牛养殖业仍不景气。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奶源基地密集的河北省了解到,部分养殖小区处于利润微薄、经营惨淡的窘境,一些养殖户不再扩大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

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在进口奶粉大幅增长的冲击下,国内奶业有步大豆业后尘的风险。要走出困境,奶牛养殖应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种改良,乳制品企业应发展自有奶源,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窘境 养殖效益低 母牛当“菜”卖

行唐县是河北省有名的牛奶生产强县,记者近日在当地采访发现,由于饲料价格上涨,鲜奶价格下跌,劳务费用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部分养殖小区处于利润微薄、惨淡经营的窘境,一些养殖户不再扩大养殖规模。

行唐县军立奶牛养殖小区老板焦新军说,从4月份开始,乳企收购鲜奶价格一路下滑,每公斤降价1毛钱,而饲料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涨一毛钱,再加上工资、电费、运输费、土地租金等,算下来3月份挣了不到5000元。养殖户看效益不好,还能把牛卖了抽手不干,而养殖小区只能微利坚持,效益堪忧。

由于养牛效益低,一些养殖户无奈把刚出生的小母牛用每头七八百元的价格当“菜”卖了。焦新军说,去年6月份,他的小区还有390头奶牛,现在就剩280多头,存栏减少了100头。最近3个月出生的20多头小母牛,都按照8块钱一斤的价格卖了。

此外,一些养牛户因为行情不好而退出养牛业。长健养殖场原来存栏1200头,现在减少到1000头,而这还包括养殖场贷款买的100头奶牛。“这么大一个养殖场,总不能没有牛养吧?”长健养殖场合伙人刘梅平说,养殖场共有40多家养牛户,今年到现在,已经有10来户存栏量小于20头的农户不再养牛了。

“今年奶牛养殖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09年下半年,国内原奶价格开始上涨,对奶牛养殖形成利好。从2011年下半年至今年4、5月份,原奶价格开始下跌,而饲料、运营成本都在上涨,造成奶牛养殖的比较效益下滑,部分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一些规模化的养殖场也出现亏损。

让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养殖小区未来有可能面临“后继无牛”的困境。宋亮说,这两年农业部重点加大了对养殖小区的培育力度,养殖小区占规模化养殖的比重达到70%。如果养殖小区出现问题,对后期原奶生产将会造成不利影响。

难题 消费不景气 乳企限量收购

从整个奶业产业链来看,奶牛养殖的困境反映出乳制品消费市场的低迷。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乳业产业链的核心是乳品企业,但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中高端奶粉市场被国外洋品牌统治,消费市场不景气,国内乳品企业的压力必然向前传导至产业链末端——养殖户。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信心。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前一段时间的“皮鞋奶”事件对企业的销售影响很大,企业销售不好,产品卖不了,可能就会限量收购。

记者在河北省了解到,有部分乳制品企业对养殖场采取“限量收购”的政策。行唐县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官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民说,他的合作社存栏奶牛六七百头,其中产奶牛300多头,每天产奶6吨多。但收购奶的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每天只要5.85吨,超过限量就不再收购了。交不出去的奶不能存放,只能喂小牛或者卖给养猪户喂猪。

宋亮认为,今年奶农“过冬”,还会有杀牛倒奶的情况,而国内一些乳企出现资金链紧张、产品积压、限量收购的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并进行临时奶粉储备。

风险 缺乏竞争力 奶业步大豆后尘?

收购国内原奶,还是进口大包装奶粉,这是国内乳制品企业面临的选择。

宋亮介绍说,由于世界经济低迷,欧洲奶丰产,国际原奶价格下降,进口大包装奶粉价格为每吨22000元,而国内原奶折成奶粉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口奶粉。

有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2010年增长至48万吨。今年前4个月,我国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约29%,而进口额增长50%以上。

据袁运生介绍,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奶粉青睐,导致国外奶粉大举进入,我国今年一季度进口奶粉19.3万吨,全年有望达60万吨。如果国内奶源不断萎缩,将来就有可能在奶源方面受制于人,重蹈东北大豆被国外控制的覆辙。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奶业步大豆产业的后尘:在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豆类油脂对外依存度高,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经营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在整个奶业产业链中,国外企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进口奶粉的量虽然不大,但会影响奶农的生产预期。而一旦国内生产下降,国际奶粉价格就会马上提高。

“国内原奶的生产效率低,相比国外奶业的竞争力较弱,出现很大的‘落差’,‘水’自然会流进中国。”张利庠说,不能一味地反对进口,应对的办法是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奶牛单产,提高国产品牌的信任度。这样即使将来进口量越来越多,国内奶源也有竞争力。

对策 抢占奶源 完善利益机制

面对国内奶源遭遇到的困境,不管是从食品安全还是应对国外竞争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自有奶源”都被当作是重要的突围方向。宋昆冈对记者说,行业协会提倡企业发展自有奶源,使自有奶源达到一定的比例。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奶源建设始终赶不上乳制品消费增长的步伐。据了解,1999年至2008年,我国乳品市场放大了近5倍,但奶源却只增长了3倍。奶源紧缺导致收奶标准放松、原奶价格大涨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各大乳制品企业对奶源更加重视,纷纷争夺、自建优质奶源。伊利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很多乳企,不管是伊利、蒙牛还是三元、光明,还是地方乳企,大家在三聚氰胺事件后都非常重视奶源,花大力气进行奶源建设,这以后肯定是竞争的焦点。

食品安全备受质疑的蒙牛乳业,其新任总裁孙伊萍日前也表示,将新增投资30亿至35亿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实现从目前82%牧场化到2015年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

宋亮认为,目前来看奶业沦为大豆产业的危险不会太大,正是因为中国乳业在销售渠道和国内奶源上具有优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外资已经开始对渠道和奶源进行渗透。

今年4月份,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宣布将在河北省兴建两座新的大型牧场。至此,恒天然将在河北省拥有一个含有5个牧场的牧场群,总计约有奶牛15000头,年产奶量1.5亿升。

雀巢公司日前也宣布,未来5年,雀巢将与黑龙江双城市政府、投资者、奶农合作,带动25亿元投资以推进双城奶业基地发展。而早在4月份,雀巢以118.5亿美元收购辉瑞营养品(主要是惠氏奶粉)业务,一旦获得相关监管部门审批,雀巢将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外资奶粉企业。

张利庠认为,国内乳制品企业以前是先建市场和品牌,而忽视奶源的建设,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短期来看,企业要与养殖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长远来看,企业要尽量自建牧场,通过牧场内部化实现利益的分享和均衡。

开店网是一家专门为投资者提供开店信息和开店项目的一站式开店服务平台。为正在开店的人提供开店经验技巧,为准备开店的人提供优质的开店项目等信息。
推荐商品
最新商品
最热商品

首页

VI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