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6分钟
用4年时间做到3000人规模,对于这个成绩,我们既高兴,又谨慎。相比与其他零基础、屌丝创业的机构而言,科雅数学的成绩还不错;但是考虑到它自身的高起点、与老东家做对比,成绩就还不够优秀了。
科雅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豪华的团队。
比如彭泽是中科院硕士、自学成才的高中奥数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到成都之前自己就运营着四五百规模的学校;杨秀情等老师都是在学而思成名的人物,至少都是七八年教龄的老教师。
然而相比之下,成都学而思2011年开业,比科雅数学早4年,创始团队是一个校长带着一群大学生,比科雅差太多,拿着北京的教材教着成都的学生,最终6年时间做到了2万人规模。
“学生的笔掉了,老师正确的做法是走过去,把笔捡起来递给他”我从2007年进入学而思任职,历任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等多个部门,感谢在学而思任职的这段经历。
这段经历给我带来了三方面的价值:
⌾ 完整优秀的产品理念
什么是一个优秀的课外培训产品?
很多地方机构的校长还把好产品等同于好老师——这是北京五年、十年以前的陈旧观点了。
我把产品划分为五个部分:教材教研、教学服务、教学培训(好的老师)、教学支撑(减轻教师负担)、教学环境。
这其中每一项,我都有深刻的认知,相比之下,一些没有学而思经验的校长对产品的理解,要么残缺、要么深度不够。
比如,科雅数学的师训可以做到这么细的程度:
如果学生的笔掉了,老师正确的做法是走过去,把笔捡起来递给他;
学生做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到处走走观察进展,尽量多摸摸学生的头……
所以即便其他校长认识到了师资培训的重要性,他们也很难像科雅数学这样理解深刻、做得完备。
⌾ 知名度
借助学而思的平台,在离职之前,我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知名度。
在上课过程中,我曾经这么设计自我介绍:认识我的请举手——教你们一个认识我的方法,现场拿出手机百度“谷运增”。这种做法对默默无闻的老师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前些日子我外出跟校长交流,几位泉州校长对我就特别客气,因为他们当初就是拿我的讲课视频做的师训。
基于这种关系,我跟这些校长打交道、请教问题就变得容易很多。
⌾ 积极正面价值观与做事方法
我历任学而思的学科部、网校北京、学而思总部,收到了包括张邦鑫老师在内诸多领导的培养,其中的很多价值观与做事方法都是一致的积极与正面,他们都反复强调:好好讲课。
对此我深信不疑,所以我家长帮论坛签名一直没有变,“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当你想一件事儿的时候,它很美好;当你说的时候,它也美好;但真正做的时候,它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离开学而思创业,我遇到很多意外的挑战。
老师在大机构工作时,其他各种配套服务都是别人提前做好,讲义也都是别人编好的。
创业以后,老师(校长)需要关注企业文化、人心、工商、税务等等问题。对复杂程度提升的估计不足,这是很多老师转做校长遇到第一大挑战。
而这样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很熟悉学而思的业务框架,“大后台小前台”,大量的工作交给技术和后台完成,校区前台只负责简单的维护工作,没有特别高的销售压力。
创业初期,我们曾经花了大量资源做自己的教务系统与网站,却忽略前台的营销能力。
后来问题暴露了:前台不具备销售能力,导致上门咨询的家长转化率太低,十个到访只能成交五六个,大量潜在客户流失掉。
团队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家长了解学而思非常容易,进入服务中心之前,他可能已经在家长帮论坛找到了一堆有经验的人做了推荐和答疑,所以他不需要前台推销就会成交。
然而科雅还是小机构,家长上门之前可能对科雅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如果不进行主动销售,这个客户就很可能流失。
想清楚这一点,我们调整了策略,为前台制定销售任务和考核机制,为他们整理家长常见问题、梳理推销话术,现在上门转化已经能做到80%左右了。
所以说,照搬学而思的理念、经验可能会踩坑。
学而思是一个非常优秀成功的公司,它的一整套方法与策略都是市场验证比较成功的,宣传的理念也大多传达出积极正面的文化,比如“不是口碑找来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而思从来不做营销”等等。
但这些经验我们要谨慎看待:
首先这些理念本身就是立体而综合的,不能流于表面地抄袭。
比如学而思宣传不做营销的理念,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最大的营销。这些理念传递到家长群体当中,自然会形成家长对学而思品质的信赖。
如果你照字面上的理解放弃营销,那就错了。
其次,学而思的成功经验可能仅适用于学而思特定的资源、优势和时机。
学而思不做营销,那是因为学而思有底气——“家长帮”论坛。在成都,诸如名师堂、望子成龙、科雅等各家培训机构的学生都要跑去“家长帮”找资料。
这就是相当于有了一个漂亮媳妇,别人从你们学校门口过,她每天就能帮你拉进来几个学生,可其他机构并没有这种底气。
另外,时间与机遇也非常重要。
时间和市场变了,打法也不一样。2007-2009年左右的时候,做教育都挣钱,现在竞争特别激烈了,老做法不行了。
学而思在市场爆发年代的经验沿用到今天,可能就不可以。
所以,学习学而思,不光要看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什么,而且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做,你能不能也做这么做。
目前在成都,我们只有学而思的十分之一体量,学而思在布局、技术、规模方面有自身的优势,能够“用小力气挣大钱”。
例如学而思很早就开始铺垫,做了家长帮论坛;现在他们就拥有了超多的流量;学而思的小学奥数讲义可以在全国通用,大幅摊薄教研成本。
我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坚持“用大力气挣小钱”的思路。
我们为每个班级设置了线下“双师”,每一个线下班都会配备一名助教,在上课过程中记录学生状态、课堂上瞬间,记录发给大家;同时坚持本地教研,花了大力气针对成都本地考试做教研。
对于学而思经常被人提到的技术优势,也要辩证看待。在教学当中,技术就是双刃剑:
有技术可以记录学生做对做错题目的信息,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备课,尤其适合经验不足的教师;
但单纯的技术进步未必有助于学习。比如现在流行的炫酷动画教学,大量应用直观的动画来展示数学概念或者解题过程。这固然能降低学生学习门槛,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纵容了教师惰性、分散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惯养”学生懒惰思维的习惯等。
技术与人工相比还有一个局限:无法产生情感联系。情感联系,正是培训行业特别看重的。
设想某人寻找资料准备考研,如果他通过人获取资料,反复获取10次以后,他可能对对方产生感激之情;如果换成从某个网站下载,用户完成任务之后则很难对网站有所依恋。
创业之路孤独艰辛,最后欢迎大家与我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各种问题。
关于中小学文化课机构的运营和小学奥数课程,今后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更多我的心得。
微信+QQ:415050918(谷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