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一瞧看一看哎!厂价直销相机了外加一个胶卷30块啦。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了哎!”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招徕和吸引顾客,以达到促销目的的长钩儿语言。运用说话艺术和技巧,千方百计地“钩”住消费者,是推销商品、多做生意、获得较好经营绩效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那么,商业营销怎样让语言长“钩”呢。
<巧妙用语>
在经商活动中,语言是有“价钱”的,同样的货物,放在有的经营者手中,就能卖得出去,而放在其他人手中,就有可能成为滞销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不可忽视,即巧妙的语言能吸引顾客、招揽生意。所谓“货卖一张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曾经有一位顾客到水果店里买橘子,问店员这橘子酸不酸,尽管店员态度和蔼地解释:“橘子毕竟是橘子,总不能像糖那样甜吧?”结果是话音一落,顾客放下手中的橘子就准备走。而这时店主忙插话说:“橘子是甜的,要不你先尝一个,满意了再买,不满意就不买,没关系的。”顾客听后非常高兴,一下子就买了4公斤,一笔生意就这样“反败为胜”了。话,谁都会说,但有的巧妙,有的笨拙。经商者接待顾客不仅要文明用语,还要善于巧妙用语,这样才能留住顾客,做好生意。
<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即利用先入为主的心理学原理,巧设语言,进行促销。有一天,日本推销专家二见道夫走进一家早餐店喝豆浆,进门便说:“来碗豆浆。”然后便坐下来看报。老板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豆浆问道:“要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二见道夫的眼光停留在报纸上,随口答道:“一个就可以了。”“咔嚓”一声,老板在豆浆里打进了一个鸡蛋。这时,二见道夫猛然醒悟,自己的本意并不想要鸡蛋,怎么竟然会同意在豆浆里加进一只鸡蛋呢?这时,店里又来了一对青年夫妻。他们要了豆浆后,便亲热地交谈起来。老板端去豆浆时照样说了一句:“要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接着“咔嚓”、“咔嚓”两下子在他们的豆浆里各打进一只鸡蛋。奇怪,怎么来到这家店里喝豆浆的都要加鸡蛋呢?
第二天,二见道夫来到另一家早餐店,一位青年姑娘端来豆浆时问道:“要不要加鸡蛋?”二见道夫的眼光仍然没有离开报纸,不经意地回答道:“不要!”话一出口,他猛然想起了什么,环顾左右,几乎人人碗里未加鸡蛋,顿时悟出了前一家店老板的促销秘密:说话先入为主。《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先入为主即先接受了一种说法或思想,以为是正确的,有了成见,后来就不容易再接受不同说法和思想。前一家早餐店的老板正是运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弱点”,先给顾客灌输“要”的意识,以“要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为“先入”,绝了顾客“要”与“不要”中的选择,只让顾客在“一只”或“两只”上做决定,结果使鸡蛋销量大增,使本来利润微薄的豆浆生意增加了利润。
国内也有不少精明的经营者把先入为主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市场促销活动中。例如有一家商店明确要求售货员不准对顾客说“要不要”、“买不买”、“选好了没有”,而要说“要几件”、“要哪种”、“要什么颜色的”等等。结果,营业额增长了二三成。
<善待问价>
回答顾客的问价是商家的家常便饭,但在对待顾客问价问题上,商家有种种不同表现,归结起来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讨厌。一些生意人讨厌只问价不购买的顾客,自己费了口舌,但顾客听了价之后,拔腿就走了,所以现在有不少生意人见到顾客问价就会来一句:“你买不买?”一下子把人噎住。一种是善待问价者。他们把顾客问价看成是难得的机会,因而回答问价者不是将顾客往外推,而是以真诚的态度想方设法把顾客拉住,或为顾客再次光顾本店创造条件,总之是不轻意地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笔者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笔者曾受朋友之托为其购买一台激光打印机,于是我就来到市场上问价,其中有一家店主对我很热情,见我问完价后想离开就对我说:“价格好商量,我保证在相同机型相同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优惠的价格卖给你。你要是心中还没有数,你可以再到其他店里去看看。”临走时还对我说:“买不买不要紧,欢迎您再来,我不会让你吃亏的!”你别说,几家转下来,最终我还是回到这一家商店以最低价买了一台打印机。
顾客问价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货比三家看看哪家便宜;二是打听行情,看看是否值得买,或者准备过一段时间买;三是没事儿问着玩玩。不论哪一种情况,既然顾客问价,那就表示他有购买商品的可能,即便是问着玩玩,也说明他对你的商品产生了某种兴趣。而善待对你的商品感兴趣的顾客,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不也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互敬互重、互惠互利吗?如果用一句“你买不买”之类的话先噎住顾客,甚至还吵上一架,实在不是商家的明智之举。因为这样久而久之,你失去的将不只是一两个顾客和一两笔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