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有机农夫市集在中友百货9层举行。前来赶集的市民不少,有一对老夫妇在市集结束前急匆匆赶到,想多买点东西的二人分工协作,几分钟就将自己的购物袋装满。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在追捧有机农夫市集的同时,市民对“这些市集上的有机物品是否有机”也说不清楚。一位市民直言:“一切都要靠良心。”
有机青菜12元一斤
“这青菜多少钱?12块钱一斤?能不能便宜些?8块钱怎么样?”一位60多岁的女士在一有机菜摊前讲价没谈拢,就放弃购买,她坦言这菜还是有点贵,“农贸市场的菜也就三四块钱一斤。”
在有机农夫市集上转一圈,发现这里的东西卖得就是贵,一家青菜摊所有的青菜统一标价12元一斤。有一家卖鸡蛋的标出的价格为30元一斤,而市场上普通的鸡蛋大约为4元钱一斤。一小瓶手工果酱标出的价格为40元。不过对于这样的价格,也有前来赶集的市民表示能接受,“和超市里有机蔬菜的标价差不多。”
除了贵之外,有机农夫市集上卖的菜明显“品相不好”,青蒜看着一点也不水灵,韭菜也有点糙,胡萝卜更是“营养不良”,一个个都比成年人的大拇指粗不了多少,山药也是长得很瘦溜……但就是这样的蔬菜才被赶集的市民钟爱,一位市民说:“这才是有机菜啊,小时候吃的菜就是这样的,你看现在市面上的菜长得也太壮了。”
赶集市民大多为体验
小李离开有机农夫市集时,显得有些步履蹒跚,她背着一个双肩包,两只手还提着三个塑料(10515,-65.00,-0.61%)袋,里面装得满满的,仔细看了下,里面有蔬菜、面包、米酒、豆腐等等。小李也坦言,这市集上的菜是偏贵一些,如果天天都吃这样的菜也吃不起,一个是因为生活成本肯定会节节高升,另外一个原因是每次都去赶集也不太现实,离家太远肯定就不会考虑了。市集上也有不少年轻人,他们买的东西并不多,看着更像是来玩,有的人一边买还一边拍照发微博。有两个十多岁的男生就买了一袋面包,一边走就一边吃开了,“这市集还挺好玩的,带劲。”
不过也有实打实来大采购的,有一对夫妇买了四大袋子的东西之后还嫌买的不够多,他们说:“现在生活就讲究个品质,希望能吃得放心些。”几对年轻夫妇说:“因为家里有孩子,所以经常来赶集,想让孩子吃得放心些。”
有机全靠“良心”说话
“有机不有机的,能进这个市集的就靠自己的良心了。”一位赶集的市民坦言,他并没有仔细问过市集上摆摊的人有没有有机认证,何况现在一些有机认证也是能买到的。
在市集上摆摊的小毛驴农庄的人说,他们农庄的土壤和水是有“有机认证”的,但是蔬菜还没有“有机认证”。另一家卖菜的摊主则表示,他们的有机认证还得一两年能下来。不过摊主们都邀请有意愿的市民前去农庄参观,看看他们的土壤和水,看看他们的生产方式。有市民就表示,去农场参观也无法辨别是否真的“有机”,“如果有一个第三方认证机构就更好了。”
有机农夫市集的组织者也坦言,市集上大部分农户规模太小,不适合甚至也不可能得到有机认证,所以需要“参与式保障体系”的机制来监督和支持他们,“我们经常会去考察,另外也欢迎前来市集的市民能够经常去农场看看。”相比去农场参观,不少赶集的市民表示更认同口碑传播,不少人表示是朋友介绍前来赶集的,因为朋友们感觉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