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店铺商品断货,那无异于自杀,顾客会马上离开你而投入竞争店铺的怀抱。因此,店长要根据店内商品的库存及销售情况做好订货管理。
买卖买卖,有买才有卖,店铺要有货品销售就必须先购进商品。所谓进货是指订货后向供应商厂商或配送中心送来的商品进行接收或验收,并使商品进入店铺或仓库的过程。
进货时机
有一个例子:一个服装专卖店的老板到了转季应该进新货的时候,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因为原来积压了不少库存,如果再进货的话,既害怕前面的“吃不了”,后面进的还得“兜着走”;又害怕加大库存风险,形成了恶性循环。
他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只进少量新货,让旧货跟新货一起卖。结果新货过少,顾客购买时总是出现码数不全或缺款式颜色太少而没法满足顾客的需求,最后旧货和新货一起成了存货。
这个例子说明店铺在选择进货时机时一定要胆大心细。货是店铺的“本”,货太少或不符合顾客的需求,就成了无本之木。只有掌握并利用好进货的时机,店铺才具备吸引顾客的基本条件。
一般来说,进货时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开店或装修后进货;因顾客购买造成缺货,或因新款商品推出,以及促销活动计划安排而补货;在季节更换时采购某些季节性较强的商品。
进货原则
有人为了节省进货的时间或为了能拿到较低的折扣,单次进很大量的货,或者有人怕库存量大而每次都只进少量的货,于是花在进货上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而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以上两种都是极端的办法,进货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以“适时适量”等为原则。
1、适时
适时即确实掌握时间需求,例如:
•是否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是否可以赶在促销活动前进货?
•进货的时候是否可以避开一天生意忙的时段或是周六、周日及节假日?
2、适量
适量就是要满足店铺的需求量。进货数量既不能太多,造成仓储杂乱无章,或使商品展示拥塞不堪,又不能太少,太少则对顾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经济订货批量策略
店铺在组织商品进货时,在进货次数、进货批量与进货费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由于采购一次商品,就要花费一次采购费用,包括采购差旅费、手续费等。当一定时间内的采购基本固定时,每次采购的批量大,采购的次数越少,采购费用越少;反之,采购量小,采购的次数越多,采购费用越大。由于每次的采购批量大,平均库量也大,因而付出的费用就大,如保管费、存货占用资金的利息、商品损耗等费用;反之,采购批量小,平均库存量小,保管费用就少。所以,采购批量与保管费用成正比例关系。
经济订货批量策略就是要采用经济计量方法,在分析进行批量、进货费用、储存费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找出最合理、费用最节约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次数。
进货前作业
为了达到进货适时、适量的要求,做好事前的规划非常重要。进货前,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店铺合理的商品容纳量,含店铺展示量及库存量。
•店铺商品组合结构规划。
•促销活动的需求:针对促销活动所要处理的商品应优先予以补货,保证充分的资源,不致使广告宣传与店铺商品脱节而影响促销效果,甚至得罪顾客而遭致反效果。
•突出季节商品精神与主题:店铺每一季都有要表现的主题与故事,随着时序的变迁而融入流行元素,并使之呈现在消费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