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显示产品诞生以来,人们最关注的参数莫过于像素,无论是手机、单反、电视、显示器等,哪怕是一个电饭煲呢,也会有人问,屏幕的分辨率是多少的?人们在追逐屏幕像素这件事上是那么的孜孜以求,于是类似矫枉过正的事情不断上演。
厂商们是永远以用户的需求为意志转移的,竭尽全力满足市场需求。其实这样的供求关系是存在隐患的,毕竟在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中国市场,厂商对用户需求的敏感程度几乎难分胜负,想要以速度取胜几无可能,这时候就要拼头脑了。
在中国这样一个购买意识不太成熟的市场里,从众意识使得广告效应明显,相较于静心研发产品,厂商们似乎更热衷于对新品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引导。高分辨率是产品特性,但在中国市场更是显示产品的主打卖点,各大厂商不遗余力地对这一点进行无脑自杀式的广告轰炸。
高分固然能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高分辨率固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但应该是在一定限度之内进行的产品革新,那么这个限度是怎样的呢?这个极限我们可以用像素密度来断定,乔布斯在发布iPhone 4的时候曾表示:“人眼在12英寸外识别出像素点的视觉极限是300ppi。”
当然后来有人提出质疑,表示乔布斯的假设基础存在问题,当然300ppi或许不是人类极限,但谁又会盯着屏幕去极力分辨是否看得清像素点呢,如果频繁那样做的话,或许一开始你能分清,之后由于视力下降也就分不清了,噗哈哈。
那么除了ppi之外我们还有更为具体、针对、感性化的判断方法,一般我们依照观看距离、屏幕尺寸、显示分辨率甚至亮度、对比度、色深等将不同产品区别对待,比如14英寸的笔记本电脑我们认为1080P全高清足矣,否则就是对资金、硬件、功耗的浪费,其他的犹如27英寸显示器则建议2K分辨率;5英寸手机建议全高清足矣;当然这些建议在神论党、参数党那里请自动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