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凌晨3点,张国华带着家人赶往老家山东。他刚结束9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归心似箭。
他平时工作忙碌,节假日也无法休息。这次五一假期能休息,他特别高兴。
1981年,17岁的张国华来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公司(时为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成为一名卷绕工,在纺丝车间的塔台上一站就是35年。
往年的五一假期,他都是伴随着100分贝的噪声度过的。“我对假期没啥概念,能回家睡上一觉,吃上口热饭就行。”张国华说。
当时公司的设备和生产技术全部来自日本。1982年底,一名负责设备安装调试的日本专家在回国前说:“中国人难以控制现代化生产设备。”这句话让张国华暗下决心,一定要给中国人争光。
挂丝速度越快,就意味着产生的废丝越少。为提高技术水平,张国华每天早来晚走,苦练操作本领。慢慢地,他挂丝的速度越来越快,底气也越来越足。3年后,日本专家组来验收生产系统,一位专家要和中国人进行挂丝比赛。结果,张国华仅用19秒就挂好了丝,比那位专家快了5秒。“吃苦受累为了啥?就是为了练好技术,让外国专家看看,咱中国人也能纺出世界一流品质的丝。”张国华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事儿。
卷绕岗位噪声大、湿度大、劳动强度大,被大家称为“特岗”,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让张国华患上了风湿病。当年的同事都已调岗,他却一次次选择坚守,“我爱人因患病做了两次手术,一家人生活困难。单位领导知道后,不仅号召大家帮我,还把爱人调到我们单位工作。这份恩情就是我坚守岗位、努力工作的动力”。
“卷绕废丝率由刚开车的25%下降到3%左右,每月为公司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张国华功不可没。”帘子布发展公司总经理仵晓说。2013年4月,帘子布发展公司生产系统开车,张国华被派去当“先锋”。由于刚试车,原丝可纺性很差,张国华连续7天7夜不离厂,与3名老队友一起,教118名新工人挂丝。累了,就倒在角落里睡一会;饿了,出去吃个饭再回来工作。
帘子布发展公司建成投产不足4年,如今后来居上,去年累计生产工业丝20526吨、同比增长8.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3%。
“企业的竞争力因我们每个技术工的奋斗而越来越强!”张国华说,创造价值是一件快乐的事!35年来,经张国华的手生产出来的成品丝连起来能绕地球数十圈。从最初的老式卷绕机到如今自动化的卷绕机,他见证了平煤神马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生产基地,本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卷绕工”。
“只要干得动,我就要在这个岗位上干下去。只要能出力,我就要多为企业创造效益。”张国华说到做到,结合自己30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整理出挂丝法、擦辊法等4种操作法。用这套“张国华系列操作法”,工人们挂丝操作节约时间30秒/人次,全年累计避免产量损失近70吨,可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如今,徒弟们的技术越来越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也是他高兴的事儿。
“不怕你笑话,我连鲁山的景区都没有去过。”张国华所说的鲁山,离平顶山只有40余公里。“我买了一个行李箱,退休后,要带着妻子旅游,走到哪儿玩到哪儿,这是我对自己和家人的一个交代。”张国华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