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在GES2017未来教育大会上,好未来总裁白云峰分享了一年前,他跟儿子的一次对话。
他无意中看到儿子的家庭作业“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于是问儿子:“你准备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啊?”
“我想成为一个棒球爱好者。”
白云峰继续问:“除了棒球还有其它的吗?”
“嗯,我还想考古。”
他心凉了一截,继续追问:“还有没有其它想法?”
见儿子半天没说话,他说:“当老师怎么样?”
“我为什么要成为你?”
面对儿子的反问,白云峰显得有点儿懵。
后来,他从孩子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之所以喜欢棒球,是因为教练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和引导。
他没想到一个启蒙教练能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力。
作为一个家长,他希望孩子未来能有好的前途和就业机会,所以与棒球、考古相比,白云峰更希望孩子选择数学、计算机、科学等职业。
半年后,他看到一篇9岁孩子的TED演讲“长大以后,我希望成为健康和快乐的人”。
作为一个老师,他开始反思。
据好未来官网数据显示,好未来旗下业务覆盖30多个城市,线上付费学员有3500万,线下也有近400万学生,老师数量超过20000人。
作为“双巨头”之一,好未来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这20000人才能对得起学生口里叫的“老师”这个称谓。
❑学而思品牌迭代升级背后
说起来,学而思(好未来前身)自2003年成立至今,14年间培养出的孩子,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烙印。
学而思成立当年,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了新东方教育集团,学生逾万人。
其中,创始人俞敏洪三次参加高考,终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故事成了许多寒门子弟自我激励的动力。
同年,在北大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张邦鑫对此深有体会。
农村家庭出身,全靠一个人做七份兼职赚点生活费,即使这样也得读书。
因为,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年代,分数才是打开名校大门的钥匙,上了名校才有可能像俞敏洪那样改变命运。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2003年非典盛行导致学校停课,仍有很多学生在家自学的原因。
于是,2003年8月28日成立的学而思就打出了“学习改变命运”的口号。
那时候对学生谈不上培养,充其量就是培训,目标很简单: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足矣。
接下来往后的十年间,学而思的业务开始拓展,新的产品不断出现。
2007年学而思进入家教市场,成立“智康1对1”,同时开通家教网和幼教网;2008年走出北京,先后在天津、上海、武汉建立分校,正式对外扩张;两年后学而思网校上线,少儿科技品牌摩比思维馆上线……
然而提起学而思,学生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中小学理科培优”。可以看出,原来的品牌及定位已经无法覆盖满足现有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2013年,集团更名为“好未来”,把“学而思”这个名字留给了培优事业部。
同年,在线教育发展迅速,带动了融资热潮。据IT桔子发布的《2013年在线教育创业投资盘点》中显示,2013年1月至8月期间共有23家在线教育公司获得融资,而且多是初创公司。
甚至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在线教育市场。例如,百度教育、360教育、淘宝同学等。
2013年11月19日,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徐小平在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上说:“如果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学习的话,这是人类学生精力、时间、金钱、智慧的巨大解放,社会的巨大的梦。”
徐小平说新东方曾流传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学生从上海坐飞机来北京,上完周末两天再回去。沈阳有一个学生坐着火车过来,上完一个夜校再回去。
在他眼里,这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即使现在每个城市都有新东方,北京从东城到西城也要走5个小时。
的确,如果在线教育能融入到教学场景的话,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最初做学而思时我们的理念是学习改变命运,但在后期发展中我们发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种理念已经不适用了。”学而思培优总校校长杨付光在接受采访时说。
于是,顺应在线教育时代发展需求,学而思“让学习更有效”的口号应运而生。通过在过程和效果上探索提升学习效率。
比如,ICS(智能教学系统)引入趣味教学,使用各类音频、视频、Flash、PPT课件,把教学的抽象概念生动化,把静态思维形象化。
同时,好未来基于自己的互联网基因,也顺势将集团定位变为“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
与十年前相比,好未来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唯分数论,转而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培养。
可以说,此时好未来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远优于十年前的学生。
2003年的应试教育环境催生了“知识改变命运”,2013年的在线教育和自身业务发展演变为“让学习更有效”,时间走到2017年,好未来又会面临怎样的品牌转型?
2017年7月31日,在“万有引力”学而思品牌焕新发布会上,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宣布其品牌理念从“让学习更有效”升级为“受益一生的能力”。
什么是受益一生的能力?
杨付光介绍,这个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两个维度。
也就是对应了学而思的“学”和“思”,如果继续拆解,那就是阅读能力、沟通能力、探究能力、抽象性思维、思辨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白云峰将其简单概括为知识力、学习力和思考力。
和前两次不同,这次升级背后更多是政策驱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政策莫过于新高考改革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一轮高考改革中指出“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这就意味着改革打破了唯分数论的单一选拔机制,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纳入到高校录取参考体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此次改革分别在上海、浙江试点。2017年7月,两地迎来了改革后的首次“新高考”。
可以想见,如果改革效果良好,这种模式将会在全国展开。未来无论是公立校,还是培训学校,都将在教学上迎来不小的挑战。
此外,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明确指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基本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
白云峰表示,好未来正是捕捉到了这些改革带来的变化才升级了品牌。
加上近年来消费升级,“提分”早已不是家长的唯一需求,他们越来越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希望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带给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
此次品牌升级不得不说很“讨巧”,一方面顺应了政策改革,另一方面满足了家长需求,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转型。
但转型成功只是开始,接下来摆在好未来面前的将是如何把这些能力落实下去。
❑以大数据和AI为依托的个性化教学提高知识力
为了“六大能力”落地,学而思表示,将在四个方面进行升级,其中之一就是依托AI和大数据等科技辅助个性化教学,推广创新型教研产品ITS(智能教学系统)、IPS(智能练习系统)、双师课堂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好未来的魔镜系统(表情识别技术),甚至在10月10日还获得到《新闻联播》对该技术长达40秒的报道。
在说魔镜之前要先说一个人——好未来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杨松帆。
早在8月,好未来决定在集团总部工程师研发中心下成立AI Lab,搭建集团AI平台,研发AI产品及解决方案,任命杨松帆为AI Lab负责人。
除了AI Lab负责人,杨松帆还有一个身份:国内人工智能公司FaceThink(德麟科技)创始人,2017年5月获得好未来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
其公司的业务核心就是以“情感计算”与“情绪分析”为主。
在创业前,杨松帆已经可以算得上国内情绪识别领域的权威。
他还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尔湾分校攻读博士、博士后学位时,就以情感计算等为研究方向。
早在2011年,他代表学校参加国际情感计算识别大赛,战胜了包括麻省理工、卡耐基梅隆、剑桥在内的6个国家13支顶级科研团队,获得冠军。
可是,情绪能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呢?
杨松帆在接受Xtecher采访时讲了一个案例:
2012年,西班牙政府面临严重预算危机,于是宣布对娱乐行业票据收入增收13%的税。巴塞罗那一家名为Teatreneu的喜剧俱乐部因此流失了三分之一夜场观众。
无奈之下,Teatreneu只能接受麦肯锡广告的建议,他们在每个座位上都安装了一个内置“笑容识别收费系统”的Pad,然后宣布门票免费,根据观众笑容个数进行收费,每个笑容征收0.3欧元,并设置80个笑容的上限。
没想到,剧院不仅没亏本,反而客源提高了35%,收入大大增加。因效果显著,这项“笑容识别收费系统”还被迅速普及至其他俱乐部。
可见,情绪识别是可以被应用到企业运营中的。
试想,如果培训机构能通过这种技术采集学生表情进行分析,判断孩子在听课过程中的状态,记录孩子的注意力情况,从而根据情绪反馈不断完善教学产品,提高服务体验,那是不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正是看中了FaceThink的团队和技术,才会在前后不到三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与FaceThink的接洽和融资。
他在接受Xtecher记者采访时还表示:“我们不仅要投资这个团队,还要投入一支精锐的技术小分队跟他们并肩作战,快速开发和迭代评测系统,希望尽快在全国推广。”
于是基于“注意力+AI+教育”的产物——魔镜系统就诞生了。
……
❑ Coco拉呱:
以上文字节选自《春华·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观察2017-2018(k12卷)》第二章第二节。
去年一年,好未来可以说是动作不断,投射在它身上的关键词也有很多:市值破百亿、学而思品牌升级、好未来内部架构调整、双师课堂、大数据、人工智能……
一家培训机构,又是研究大数据,又是搞人工智能,也许很多人会疑问:好未来到底在做一件什么事?
有人会说它在扩充自己的业务版图,有人认为它在利用科技手段来增加市场占有率。
那它到底在做一件什么事?魔镜系统到底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好未来的人工智能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为何又要布局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