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碟店老板王俊在小巷里生活了32年。他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听故事。因为爱好而冒出计划:一是想办个儿童故事乐园,让和他一样爱听故事的“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免费享受纯真乐趣;二是环游世界,听更多的故事。
路西市场小区里出租影音碟片的有8家店,规模都不大,王俊的店叫“望平租碟店”,已开了11年,开店之初,路西还没有街市。
按照这里大多数居民的生活习惯,王俊下午3时以后才会在店里出现。他个子不高,长着一张让人容易算错年龄的娃娃脸;最能让人记住的是右眼下那颗小的泪痣和灿烂的笑容。
这个爱听故事的平凡人,每天在和人们借碟与还碟的交流中上演自我主张的纯真故事,也从没忘记在世俗琐碎中架设梦幻般的人生理想。尽管节奏散漫,但充满热情,心态执着。
中国影音方面没有级别限制,这就给租赁碟片的生意人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因为没有分级,对租碟人就没有限制。王俊也懂得这个道理,但他偏偏自作主张给影片分级,有人说他是“自断财路”。他还给分级后的影片一个最简便的表现形式———货架高度。
王俊的店不到10平方米,2/3的墙上设置有货架。货架为五栏,新片放在中间一栏的醒目位置,其余几栏则“暗藏玄机”:最低处是普通的电视剧和少有人看的VCD老片,第二栏是国内外文艺类故事影片,距离地面1.6米以上的第四栏是含有大人因素的影片;最高处是儿童影片和动画片;墙的另外一边层层码着电视连续剧的彩盒,部分空架“留着等明年上新的DVD”。
为何如此放置,经他解释逐渐明了。“第一、二栏,我根据影片表现内容和人们的接受程度,参考影片的大概内容而分别设置;第三栏是个分水岭,只提供给大人,由于会被第四栏色彩鲜艳的动画片外盒吸引,小孩往往会忽略第三栏;动画片则是在孩子的要求下再由我给他们取下来。”
“为何不放在孩子自己能取到的地方呢?”
“王老板的顾客是分了类的哦,”正在货架上选影片的一位中年人接下话茬,“小孩在他的店里借碟都不行。”
片断小孩、女士和动画片
正疑惑着顾客分类的事,门外跑进来了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后面还跟着被男孩连拉带拽进来的一位年轻女士。
男孩趴在柜台边对王俊大声说:“叔叔,我要看动画片《大话三国》,还要看《猫和老鼠》。”男孩身后的女士虽然没有说话,但表情极不情愿。
王俊也趴在了柜台上,和男孩认真“谈判”起来:“作业做完没有……这样吧,你回去好好表现一下,叔叔就借给你看。”小男孩磨蹭起来,好像不太愿意,王俊又说:“这样吧,你回去表现一个半小时,叔叔就请你看这两部动画片。”“一个半小时后你关门了怎么办?”“那就等你来了我再关,但你必须做完作业。”经过协商和约定,男孩想了又想,最后高兴地答应:“好,我回去写一篇再来……”在他们离开租赁店时,年轻女士满脸释怀的笑容,临走还趁男孩不注意悄悄转身,给王老板跷起了大拇指。
“刚才来借碟的是隔壁邻居家小孩,父母离异,那位女士是他的阿姨,小子很调皮,一看就知道阿姨又是被缠着来的。”一个半小时后,王俊履行承诺,给孩子拿了动画片,免费看。
不像大多数的租碟店“给钱拿片不问来路”,王俊的租赁店有他自定的不成文原则:小孩不得在法定工作学习日内租赁碟片,就是给再多钱也不借;特殊情况必须由家长同意或者陪同。由于街坊邻居之间非常熟悉的缘故,王俊很清楚小区里学生的情况。“一般来租碟的顾客都是附近的居民,大都留有电话,平日遇到借父母名义来租碟的学生,我都要打电话核实,更不用说大人影片。同时这也是我把动画片之类放在高处的原因,经过我允许才可出借。”王俊说他很清楚小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但他“不做不负责任的事,让家长放心”。“这钱不赚也是对的,我希望我们小区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多读一点书,多考出几个大学生、研究生。”说着他低头一笑,眼神有些回避,“千万不要学我,当年就是书读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