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非常热爱旅游,也喜欢看书,于是开了一家叫“自游人”的旅游书店。这是一个被张先生誉为“进可攻,退可守”的生意。
在书城和购书中心这样综合性的书市中,也能买到旅游类的书籍。那么,“自游人”有些什么特别之处呢?张先生说,新疆、西藏等地的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受众面窄,销售量小,书城不太重视甚至放弃了这一市场;但是,这类书正是一些“驴友”孜孜以求的,这就是“自游人”的特色所在。“即使有些书也能在其它地方买到,但是旅游书店作为一个专门的经营有着它的品牌附加值,顾客除了书本本身之外,还有不一样的体验和追求。”张先生补充道。在入市之前,做销售出身的张先生调查分析了整个上海的图书市场。他发现,在市场日益细分的情境之下,书的零售都是大卖场式的,没有个性,“这跟其它国家大不一样,这样的市场有投资机会。”
张先生就从此入市,主要瞄准两部分顾客:“背包客、自助游者,爱看旅游、地理类书籍的人。”实际上也如此,自助旅游族喜欢在出行前“充电”,他们会买上几本介绍景点的画册和自助旅游手册“预习”一番,出游时随身携带,既省了导游费,还能玩出感觉。此外,“自游人”顾客中还有相当比例是从事与旅游沾边工作的人,比如,广告人、摄影师和作家等。
“自游人”旅游书店并不起眼,不大的门面、朴素的装潢,但是非常契合行者品味宁静、幻想旅行的心境。张先生还根据不同的类别用途将书分类,如游记探险、实用攻略、历史地理等。
一些摄影手记和全彩版图书价格昂贵,“驴友”十分喜欢却囊中羞涩,常常一捧在手就沉醉其中。营业员会搬上椅子,让他们慢慢看。这样可以“留”客。
“自游人”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店里摆着店主从各地带回来的旅游纪念品。有些只展览不卖,有些“限量出售”,先到先得。后来,“自游人”的老顾客也会带一些他们出游带回来的特色物品,放在店内,供志同道合者分享。开业两年多,小店渐渐变成“驴友”们发起行动的“号召地”。店门边的留言栏里,贴着交流经验、策划远足、结交朋友的各种帖。店内设有“微笑图书捐赠点”,为贫困山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还义务帮助一位陕西来沪的困难学生代售皮影画。
创业分析与风险提示
前期投入:张先生前期在“自游人”旅游书店总共投资了约20万元。其中,他投了10万元在首批旅游类特色书籍的购置上。“自游人”面积26平方米,第一年房租的投资在7万元左右。当然,张先生在后期的网站建设上追加了不少投资。有意经营这类主题书店的投资者,为扩大经营项目,例如开辟饮料区等,营业面积和投入等会有所增加。
选址:一般来讲,附近有文化娱乐场所、商业写字楼、成熟的住宅社区、大学区及商业区等地方,都可以作为开店的地点。主题性较强的书店开在相关的场所附近,则会事半功倍。个人创业投资的书店一般规模较小,流动客流和固定的客流都非常重要,因此,最好选择在有车站、快餐店和剧院等人流比较多的社区或大学区周边,这样既有流动客源,又有稳定的社区读者群体。
前景: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对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近5年旅游图书市场的同比增长速一度,均高于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
采购:据了解,目前的图书进货渠道基本有三种:1.从出版社直接进货;2.从书商手里进货;3.从批发市场直接进货。作为初涉经营的小本书店,从批发市场进货是最广泛的做法。不过需要投资者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出版社、书商与批发商的“可调不退”的供书政策,有可能因为大批量进货而造成图书囤积,因此投资者最好采用“数量少,勤跑腿”的采购方式。
销售:当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需求日趋提高,书店经营也日益朝向人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在环境因素正成为消费主导的今天,许多书店采取了多种经营的方式。比如为书店附加咖啡吧与茶座,它不但是人们购书累了的休憩地,更成了志同道合之人切磋的绝佳之地。另外,网络和相关俱乐部也是促销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