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合伙人就像寻找明天。
找对了,驶向幸福彼岸;
找错了,坠入万丈深渊。
我接触过的校长中,80%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碍于自身办学能力、资金有限,想找合伙人一起合作办学。
但是,有这个想法简单,但实现起来却并不易。
要么不知道如何下手,要么不知去哪里找,要么就是找来发现不合适……
其实,寻找合适的合伙人不难,但前提是搞清楚以下3方面:
❒ What:找什么样的合伙人?
古代悬赏追捕犯人时,最常用的是在各大交通枢纽、百姓密集区域张贴画有犯人画像的通缉令,目的是在古代人识字率不高的情况下,尽可能说明罪犯特征,更快将其抓获。
我们寻找合伙人时,如果能像古代画像一样,按照我们想要的合伙人的类型,勾勒出对方的轮廓,那寻找起来岂不是更有方向、更省力?
优质合伙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我们尝试勾勒一下:
1.优势要互补
一个初创的合伙人团队以2-4人为佳,而这几个人中一定要充分体现互补优势。
就拿阿里巴巴来说,马云自身并不懂技术,但是其他17位追随他的人,却不乏技术高手、市场高手和运营高手。
而具体到我们校长创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跟我进行过交流的很多校长都属于教学型、缺乏管理经验。创业几年下来,教学教研能够不断创新,但是管理却不容乐观,老师走了一波又一波。
“办学两年来,全年无休,只上课和教学这一档子事儿就把我折腾地够呛,根本没时间去学习管理。”毛校长道出了单枪匹马创业者的心酸。
试想,如果当初找到有管理经验的合伙人一起创业,一方面毛老师不会这么累,而且校区发展也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情景。
因此,我们要在自身基础上,寻找能够弥补自身不足的“另一半”作为合伙人。比如,教学型的最好找懂管理的合伙人,管理型校长最好拉擅长教学的老师入伙……
2.价值观达成一致
合伙人关系也像夫妻关系,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你们都会一起,而且所有重要决策都需你们商议完成。假若你们的价值观各异,那合作起来一定不会愉快。
所以,价值观需要契合。那么,怎么检验价值观是否契合呢?你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检验:
① 你们的目标、创业的原因是否一致?
一定要确保你和你的合伙人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否则很多原因会导致你们散伙。
② 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列出3-5个关键的企业文化,并且达成一致,比如,平等、用户思维、对学生的爱等。
③ 你们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招聘时最看重应聘者的哪些方面?教研、课堂表现、沟通互动能力…
④ 你们有什么样的道德观?
对你们担忧的事件的看法,比如,老师带走学生事件。
⑤ 你们分别担当的角色?
合伙人希望日后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或者担任哪些责任?
3.不能缺激情
2010年,智能手机市场陷入红海,年近40的雷军,组建了一支来自于谷歌、微软、金山软件、摩托罗拉等一流企业的精英团队,创办小米,一度掀起业界前所未有的热潮。
在当时的手机市场,雷军之所以能够吸了一批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咖们将心注入企业,并在短短的7年间将小米市值从0做到460亿美金,跟他的激情和坚韧分不开。
据雷军回忆,小米初创时期,规模小,甚至连产品都没有,想要找到优秀的人相当困难,所以,在最开始的半年,我每天花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去找人。在他看来,他的做法挺笨的,就是用韧劲。
对于一支创业队伍来讲,合伙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激情。
怎么判断合伙人是否有激情呢?
这一层面无法一次判断,需要你们彼此之间多聊、多沟通。
可以与他聊聊之前的工作状况以及结束上一份工作的原因,还可以谈谈他对未来的规划,看他沟通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消极。
4.专业也要过硬
合伙人的专业能力是一个创业团队实干的基础。
这一点很好理解。
被誉为“三架马车”的新东方合伙人团队中,俞敏洪和王强都是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功底过硬。
人称“携程四君子”的携程合伙人团队中,沈南鹏和梁建章是同时获奖的数学“神童”。
案例虽然各异,但是道理是一致的,寻找合伙人还是要找专业上过得去的。
而且,判断专业是否过硬,可以看他之前的学科背景、学历、工作经历以及成就等。
❒ Where:去哪儿找合伙人?
勾勒出要找的合伙人的画像之后,“去哪儿找”就成了另外一个难题。
难题归难题,解决办法还是有的,强弱关系结合,总能有所收获。
1.借助“强关系”
通过多个企业合伙人团队构成实证研究,我发现基于创始人的同学、同事、同志(好友)、同行、同乡等“强关系”的圈子才是合伙人人选的关键来源。
比如,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中的十八罗汉,除5名合伙人不能确定加入阿里的背景以及与马云的关系外,其他十二位合伙人与马云有着亲人、朋友、校友、师生、合伙伙伴等亲密的关系,数据图如下:
再比如,合伙创办腾讯的五虎将,在创业前最主要的关系是同事和同学。
其中,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是从中学到大学的校友,前三位是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而曾李青则是马化腾姐姐的同事,也是许晨晔的同事。
结果就像马化腾说的那样,这样的强关系,在心态上会好很多,可以相互吵架不记仇,相对在外面萍水相逢的人,遇到争执的话很容易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广州卓越教育的3个创始人中,CEO唐俊京与唐俊膺是双胞胎兄弟,周贵是他们的大学同学。他们共同创业的这20年一直很和谐、稳定。
当然,不是所有的同学、同事、同志、同行都可以做合伙人,但是从五同圈子中选到合适合伙人的方式是创始人寻找合伙人的最靠谱、最高效的方式。
可是,如果我们没有适合的朋友或者同学做合伙人,难道就无法合伙创业了么?
Of course not,没有机会,可以创造机会。
学习即社交,这句话不难理解。
俞敏洪和王强是因为都爱看书才成为至交,奠定了成为合伙人的基础;
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李彦宏,没有较亲密的同学和朋友资源,在创办百度、寻找创始人阶段,除了通过妻子介绍、校友以外,还有一部分认识于行业交流会。
同样,我们也可以多参加行业交流会,多学习,多社交,大大提高寻找到合适合伙人的成功概率。
2.依托“弱关系”
不同的发展阶段,合伙人的选择并不是完全或一直从五同圈子中进行。
2014 年阿里巴巴上市时,其合伙人团队增加到了 30 人,而其中 18 罗汉留在合伙人名单的只有 7 人,其他 23 人均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从社会招聘中引进的优秀人才。
此时,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弱关系”进行合伙人筛选。
所谓“弱关系”,就是平常联系很少的那些关系,不过一旦有交流就很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常见的方式主要是熟人介绍或者公开社会招募。
因此,合伙人的寻找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能简单地只从同学、朋友等人群中去寻找。如果能够配以弱关系的帮衬,合适的合伙人也就离你不远了。
❒ How:如何评估合伙人是否合适?
寻找合伙人就像是相亲,虽然心中有了理想另一半的预设,找到了靠谱的红娘,但是,你还是不能立即把新娘娶回家,毕竟期间还差了关键的一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评判对方是否合适。
所以,对合伙人进行评估不能落下。
说起评估方式,先引进一种评估方式:清单式评估法,即基于画像特征进行评估。
这一方式是由2002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名心理学家卡曼,在其21岁作为以色列国防军中尉时开创。
他是在完成一项建立全军面试系统的艰巨任务时,提出了与战斗相关的 6 种特质,包括责任心、社交能力甚至还有男子气概等。
针对每个要素,他对候选人进行提问,深入考察他们之前的工作、是否守时、和朋友互动的频率等。
最后,测试官把 6 种测评分数加起来的简单办法最终证明能很好的预测士兵们的表现,效果远远超过以前的评估模式。
对我们来说,可以把理想合伙人的标准以及合伙人分别列成清单,通过提问考察实际表现,并进行评分,综合起来再做选择。如图,
比如,知识技能方面,对普通职员比较容易判断,但对于合伙人的判断时,则比较困难;
行为习惯这一层面,可以通过沟通、观察获取,翻看朋友圈也不失为好办法;
而动机、性格特征等方面很难像知识一样直观的观察,在评估时,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其行为表现才是重点。
不过,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避免不了出现难以采用理性和科学工具评估的情况,此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尝试感性判断也许能帮上忙:
① 他是我理想的人选吗?如果不是,有多大的差距?
② 我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③ 如果跟他合伙,他能帮我做什么?
④ 如果他为竞争对手工作,那会怎样?
⑤ 他能给我们机构带来更大价值吗?
经过理性和感性方面的权衡,他否合适,相信你已了如指掌。
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总是复杂多变,不能从一而论。
找人合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拍脑袋决定:首先你要考虑好你想要什么样的合伙人,再看你有没有渠道寻找,在做好这两个准备的基础上,最后才是从感性和理性的双层面进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