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校长们在QQ群里讨论问题相当热烈,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令我深思。
几年前,有校长曾经问我:“为什么你会愿意和那些学校做得比你小的校长们交流?对你有价值吗?”
我说:“非常有价值,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路径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校长们把他们遇到的问题告诉我,引发我的思考,这些问题我过去没遇到,不等于将来不会遇到,我能早一点去思考这些问题,去想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对我管理学校非常有帮助。”
而且,学习方法论告诉我们,教别人是自己提高最快的方法,没有之一。
记得我上高一那年,有一次数学老师鼓励同学当小老师上台讲课,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报名,老师给我的内容是圆锥体,于是回家很认真地备课,30年过去,那节课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圆锥体的公式永生难忘,这就是教别人的神奇力量。
过去五年,我和数以千计的校长交流过,讨论过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然后再看自己学校的那点事,就觉得很简单,解决起来很轻松。
碳9学社创始人冯新老师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每个长不大的小萝卜公司后面,都有一个穷忙的武大郎。“学校发展的天花板,其实就是校长本人,校长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决策能力是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
我创建校长网社区,希望能给各位校长提供学习讨论交流的机会,下面谈谈昨天的一个问题,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也欢迎各位校长拍砖批评指正。
Q:我的学校刚创业时,招的一些老师是大专生,工资较低,能教低年级的孩子,这些老师勤勤恳恳,为学校做出很大的贡献,现在我们学校想拓展一些高年级的课程,要招几个本科生,他们要求的工资比较高,满足他们的要求吧,担心以前那批老师有意见,闹情绪而离开,如果全体加工资,又难以承受,因为学校这两年发展得不好,我该怎么办呢?
A:学历不代表能力,如果大专生肯吃苦,愿意多学习,愿意多花时间钻研业务,学校又给培训机会,未必带不了高年级学生,当然是否能带高年级课程需要进行水平测试,并且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关注出勤率和续班率。
培训学校的薪资结构,我建议是低底薪加高提成,我们学校底薪都一样,不因为学历,年资等原因而不同,我认为这些和业绩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提成可以因为项目的不同而比例不同,我曾经和一个舞蹈学校的校长交流过,她告诉我低年级课程班级人数多,对老师的专业要求低,高年级课程班级人数少,对老师的专业要求高,所以老师愿意带低年级课程,我建议她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提成比例。
如果新教师的底薪比老教师的底薪高,必然会遭到老教师的反对,但是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提成比例应该没有问题,老教师只要有能力也可以上要求更高的课程,这样也鼓励大家钻研业务。
顺便说一下,低底薪加高提成和高底薪加低提成两种模式,显然第一种更有活力,但是新老师往往带课不多,会导致收入过低而留不住新人,我们会给新人再布置一些行政市场方面的工作,还有做老教师的助手,给这些工作发相应的岗位补贴,等他们的课多起来以后再取消这些工作和补贴。
高底薪加低提成,比较容易留住新人,但是业绩的好坏带来的收入差距不大,会使老师们没有奋斗的动力,安于现状,缺乏狼性,学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会越来越生存艰难。
还有些学校,老师评等级,不同的等级课时费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评等级会带来很大的争议,最后往往变成论资排辈,而且等级上去了很难降下来,降下来就有情绪,所以我也不认为按等级付不同的课时费是一个好方法。
我们按老师实际消耗课时给提成,收入和学生人数密切相关,和出勤率有关,和续报率有关,出勤率不高会影响课时消耗,续报不好,会影响下一期的课时消耗,老师的努力程度决定他们的收入,他们自己会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积极和家长沟通,提高续报。
我们不设课时费,带四个班和带八个班如果学生人数一样,收入是相同的,班级人数多又要保证质量,老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也需要更多的付出,每个人都愿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多带学生,多提高业绩,老师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是一致的,教学质量由家长选择投票,质量不好学生随时可以离开,我们无条件退费。
只设课程消耗提成,不设每节课固定的课时费,还有一个好处,几个学生就可以开班,老师觉得这节课人少收入少,会更努力上好,争取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
说到福利,我的原则是:和业绩无关的福利尽量少发。
如果老师的业绩和收入关系不大,会失去动力,他们不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服务,这也是公立学校的很多老师缺乏活力的很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一个社会基本福利很差的国家,在保证了体面的生活以后,谈情怀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