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当日本罗森集团和上海华联合资建立的华联罗森便利店出现在上海大街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便利店为何物。
按经济学的理论,便利店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进入起步发展阶段。当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消费倾向开始向个性化和便利化方向发展,人们对消费的便利要求开始超过了对价格实惠的追求,才愿意为便利服务支付费用。另一点,便利店的兴起缘于超市的大型化与郊区化,当大卖场、仓储式商场和购物中心充分发展后,便利店才有了发展空间。
不过,某种服务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便利店,他与超市在业态特征上有本质区别。比如,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还有,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品种在2000~3000种左右。据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3分钟。第三,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所以有的学者称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Any Time”式购物方式。
一个明显趋势是,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服务,例如速递、存取钱、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对购物便利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畅谈便利店时,当然不得不提起7-ELEVEN。随着7-ELEVEN在内地的软着陆,中国的便利店市场进入历史性转折阶段。
实际上从历史发展来看,便利店实现真正意义的赢利真是太难了,其核心有三点:一是竞争环境;二是规模基数;三是便利功能。以成都市场来说,开店数少于500家,没有谁敢坦言赚钱,如果鲜食占比低于30%,代收代付业务不能真正突破,成功真的还需要有一段距离。
我家大门常打开,当成都以包容心态迎接便利服务时,同一起跑线上谁都有生存发展的机会,但理性的思索不该有些许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