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下文简称为“很久以前”),目前50家门店,直营27家,去年整体营收破4亿,品牌估值6个亿。创始人,宋吉,80后。
一开始还在纳闷为什么约在798碰头,原来“很久以前”新的总部就在那里。整体设计思路很有意思,整个一楼和二楼的公共区域都对外开放。对于798这种人流如梭的地区,这种做法确实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品牌推广作用,聊完下来,还有一对外国情侣咔嚓咔嚓地拍了好多照片。
从进门开始的15步,代表着整个人类发展的150万年,也是“很久以前”重要的企业文化之一。将烤串这种街边小吃登堂入室,必须要在文化层面进行深挖。去年的员工活动,宋吉还带着小伙伴们去周口店考察,探寻人类最初的饮食文化--烧烤的起源。
一定要出人头地
08年,24岁的宋吉,带着梦想和兜里的几百块前,只身来到了北京闯荡。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一定要出人头地!残酷的现实,很快让他明白,先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找了一份度假村服务员的工作,开始漫长的创业等待。
与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筹备,不放过任何机会,寻找心目中的好项目。那年回了老家探亲,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内蒙古一家小烤串店看到了一台新奇的设备。那是一台自动烤串机,只要把烤串放进凹槽,齿轮会带动烤串自动旋转。宋吉眼睛一亮,心里说,我想要的就是这个!
只有三万,就去借
宋吉在当服务员的几年里,有时夜间也去兼职做DJ,每当看到舞池里人头攒动场面酣畅,总在思考着如何把这种独特的娱乐因子带入自己未来的创业项目中。
当时,宋吉身边所有的家当,是靠打工辛辛苦苦攒起来的三万元。经过多次的选址,终于在北京昌平找到了一个小铺面。一算下来,开店怎么也得要六万元。由于资金没有那么多,就找身边的朋友借了三万,凑够了六万元。
第一家“很久以前”终于开张了。
不过开业的第二天就关门了,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餐饮业,很多细节没有想到,PVC管道被高温烤得快要烧起来,为了安全考虑,关门重新整修了一翻。
我问,就算六万,也不够开店啊?工程加设备还有房租呢!
宋吉说,是啊,万万没想到,房租只要付一压一。当时不懂,也没有想太多,等开了一个多月,才知道那地方很快就要拆迁了……
幸运的是,命运总是会眷顾时刻准备的人,第一家店生意非常红火,在拆迁以前,已经收回了投资,还小小地赚了一笔。
宋吉说,当时一开店就去进行了商报注册,当“很久以前”这个商标顺利地注册下来之后,强烈的第六感预感到,“很久以前”一定能够成功。
为什么喜欢
“很久以前”是一家很另类的串店。营业时间从晚上开始,直到凌晨四点结束。这个营业时间,跟传统的夜店很像(内个谁,你可别想歪了)。不过“很久以前”真的是把烤串按着夜店的风格玩出了一场颠覆。
宋吉非常重视“感觉”两个字。整个餐厅的视觉、听觉、气氛,都离不开每个细节的规划和现场员工的调动。比如音乐必须2小时更换一次,比如服务员会跟DJ沟通,在必要的时候点播一曲点燃现场气氛...他说,把感觉做好,就能够出奇制胜。
四个阶段
宋吉不仅是个经营者,更像是一位思考者。
他把商业模式分成了四个阶段:
1、初期形成
2、持续优化
3、模式极致
4、外来颠覆
他设计的“很久以前”的商业模式,就是一个颠覆者,颠覆了用户对于烤串店的认知。他要把“很久以前”做成室内烧烤行业的引领者。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多年担当夜场DJ的悉心观察,即使开出的烤串店,也无法融入那么独特的风格和元素。
一个名字
我是个很懒的老家伙,有次小伙伴相邀去云南路那家“很久以前”,看到门前那么多人排队,悻悻的绕开去了别家。因此,错失了一次更早了解“很久以前”的机会。这张图片是店里使用的蘸料,用来蘸烤好的食物。反面有个地方很独特,那是一个员工的名字:刘乐。
宋吉说,是刘乐提议把蘸料做成小包装,为了感谢,我就把他名字印在了料包上。相信很多餐饮企业都强调人的价值,坦诚的说,这个举动让我非常震惊。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成本,却是我见过的最强的凝聚力。
后记
回到酒店已经不早,思绪起伏,无心睡眠。确实,现在已经是80后的天下了,80后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强大的学习能力全力赶超着前辈。未来几年,“很久以前”会调整步伐再次发力,往另一个高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