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应该和顾客在销售过程中保持同一个角度,这样才能把对方当成自己人对待。而要成为“自己人”,就必须和顾客需求之间寻找一个联通的点——共同点,并用它影响顾客做决定。
很多话题都可以成为共同点。比如,籍贯、毕业院校、住址、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彼此都认识的人、彼此都到过的地方、双方都熟知的某个行业等。如果从这些共同点切入话题,一般能够迅速消除顾客对你的戒备,拉近彼此的距离。
共同点时要与当时谈话的情景和思维相适应,不要显得过于牵强、突兀。如果你跟对方说,“真巧啊,我们都是亚洲人”,对方可能会认为你思维有问题;但如果你跟对方说,“听说您是XX大学毕业的,我也是,这么说起来,您还是我师兄呢。”对方可能会主动和你叙叙“家常”,那么也就为之后的销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一位顾客走进了一家商店,问了销售人员几个问题之后,销售人员说:“听口音这位先生是四川人吧?”
“是啊,我是四川南充人,你对四川很了解啊。”顾客答道。
“是吗?真是太巧了!我也是南充人,哎呀,老乡啊!”销售人员瞪大眼睛回答。
就这样,这位销售人员和顾客聊了起来。聊家乡近年来的变化,聊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的热闹,甚至聊到了家里最有特色的小吃。
结果,这位顾客从这位销售人员那里买走了许多商品,而且还给这位销售人员介绍了许多老乡。
这位销售人员在无意中抓住了双方的共同点,唤醒了对方的“共同意识”。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新到一个单位,遇到一位同事,知道是校友,便感觉很亲切;新到一座城市,人生地不熟,遇到一位老乡,便感觉特别亲密。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共同意识”,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
老乡之所以让你亲切,是因为你们有彼此都熟悉的街道和乡音。通常说来,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人们通常会抱有警戒心。不过,一旦发现对方与自己有某些共同点,警戒心就很容易随之消失,信任感随之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讲,“共同点”恰似人际关系的润滑油。与人初次谋面,如能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比如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熟人、共同熟悉的事件等,彼此的感情会很快变得融洽起来,话就好说,事儿就好办了。
那么,如何寻找自己与对方的共同点呢?很简单,通过了解与观察。
(1)在与人见面之前,先了解一下对方的背景:是否是你的老乡、校友?是否与你同年龄、同出身、同职业?是否与你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
(2)通常,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身份地位等,在他们的服饰、谈吐、举止、工作环境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通过细心观察,你可以得知对方是否与自己有相同的爱好、追求、困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