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力度的加大,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心理咨询师也从冷门专业一下变为香饽饽,于是,心理诊所被当作一个新的商机成为诱惑颇多的蛋糕。对投资者来说,这里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息,让人不忍将眼光移开,那么,究竟是什么,深深地吸引了这些人的驻足。
心需要休息的地方
在西安的西京医院,记者发现了一条长长的队伍,据排队的刘阿姨讲,从早上5点她就来排队了,只为挂到这个精神科有名的谢大夫的号。其他排队的人也都是同样的愿望,因为现在这个号很火,就是今天排队的,拿到的号也是明天、后天或者更晚时间的预约,晚了的话,就没有号可以拿了。
刘阿姨告诉记者,来这里排队的,基本上都是因为精神压力大,出现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情况,但是长期用药没有什么效果的人,来看精神科,就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她还说,只要能看好,花多少钱都愿意。
排队的其他人也都表示了同样的心愿,他们都说,精神问题比身体器官生病更让人觉得难受。
目前,心理问题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泰普林说过,凡是有生命的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困惑和烦恼,尤其是在经济生活富裕的时期和战乱时期。
中国现在虽然还不能称为超级富裕的国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已经越来越快,并且西方思想的侵入,使得原本含蓄的东方人,如今在思想上也是前卫很多,快节奏的生活和外来文化的矛盾,使得人们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婚姻没有保障,朋友都是不可靠的,这些让很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觉得疲累,生活的轨迹开始动摇,日本的高自杀率就是发生在经济快速膨胀的时期。
在记者此次的采访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有人向记者倾诉了想要找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度过心理难关的人的愿望,并且其中有七成的人选择了帮助自己的人希望是有专业心理背景的陌生人,因为有很多问题是无法拿出来和家人或者朋友分享的,或者是家人和朋友根本无法解决的。
现在中国居住在城市的有近6亿人,某知名心理机构在网上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参加心理测试的中国城市人口中,10%的人存在严重心理障碍,30%的人有轻微心理疾患。在一家心理诊所门口徘徊的张亮(化名)的母亲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忧虑地谈到,她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在学校很难和老师和孩子打成一片,如今15岁的他性格孤僻,精神萎靡,她此次就是来向心理诊所求助,想要专业的心理医师帮帮她的孩子。
像张亮母亲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私人心理诊所,发现前台的电话一直不断,都是顾客的咨询电话。其中一家诊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咨询的人都有强烈的愿望想获得帮助,但是他们后来由于隐私、金钱等问题的考虑,真正来的人大约占到咨询的三成多。可是即使这三成的人,也让诊所的经营红红火火。用北京会明成长咨询中心创办人肖慧明的话说:“心理诊所的经营,虽然不能暴富,但是小康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专家称,中国的心理咨询市场目前虽然还不成熟,但是这个市场正在觉醒。当人们抛开各种偏见,可以大胆地面对自己的时候,心理诊所就会迎来一轮客流高潮,并且这轮高潮随着经济的推进会一直持续下去。
找准前进的方向
说起心理诊所,停留在人们概念里的基本上都是漂亮的导师,优雅的环境,迷人的香氛。实际上,除了漂亮的导师,其余的两个条件现在的心理诊所基本上都具备。
和西方不同,中国的心理诊所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装修,都更多地充满了东方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在西方,最早的心理卫生协会康涅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是比尔斯在故乡康涅狄克州于1908年5月6日建立的。
从那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心理治疗方式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据记者了解,西方的心理治疗更注重看病式疗法,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东方的中国却在心理治疗上注入了更多层面的东西,注重全面疗法,像中医一样,不求速度,但求根本。这也是心理诊所在中国可以普及,并且成功经营的要素之一。
目前,中国创办的心理诊所,除去医院创办的之外,多数的都集中在生活节奏快,经济收入高的大城市,数据显示,仅上海和北京两市私人注册的心理咨询公司就超过100余家。心理诊所和医院不同,心理咨询师没有医师资格,所以心理诊所的治疗主要都是围绕精神治疗。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诊所采取的都是精神分析疗法,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患者进行语言交流,由咨询师在交谈中发现患者的困惑,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帮助患者走出迷茫。
除此之外,常见的疗法还有行为疗法,即通过事件帮助患者;患者中心疗法,即让患者把自己当成主人,明白困惑的始末;认知疗法,就是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当然,这些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掌握的技术。
在中国,想要经营好一个心理诊所,拥有熟练掌握以上几种心理治疗技术的医师是最重要的财富。现在,心理咨询师也有了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正规的职业执照,但是,据肖慧明介绍,心理诊所的医师是否合格,执照并不是必要条件,关键是看咨询师个人的职业素养,好的咨询师并不一定拥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执照。
其实,心理诊所最终能否吸引客源,用一个咨询者告诉记者的话就是:“我在这里,是不是可以找到自我。”
一般而言,人在没有困惑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走进心理诊所,来到这里就是想要寻求解脱。所以咨询师的职业水平直接决定着诊所的经营。在诊所,咨询师都不采取坐班制,并且据了解咨询师的工资多数都是底薪加提成或者单纯的提成,这种制度有效地激励了咨询师的再学习愿望,也提高了服务水准。
在北京一家诊所,记者刚好赶上一对来道谢的夫妇。这对夫妇称,由于婚姻问题他们在这家诊所接受了心理健康治疗。医师的循循善诱,终于让他们破碎的婚姻得以继续,孩子也不会遭遇家庭离异之痛。在这里,他们重新获得了幸福,尽管他们付出了近6000元的金钱,但是很值。
同时他们也表示,身边的朋友也有这样的问题,他们会把朋友也介绍到这里来,让大家一起获得幸福。
如此看来,心理诊所的实力竞争其实就是咨询师的竞争,笼络到合适的人才,就是守住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