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楼下有两个卖烧饼的,一个卖的是山西手抓饼,另一个卖的是安徽皖南的鸡蛋灌饼。就口味来说,两家不相上下,都很不错,每天早上都有大量的顾客前来,我也是其中之一。两家是在差不多的时间在那条街道开起流动地摊的,开始的时候两家生意都很火爆,尤其是早上,可谓是门庭若市。
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两家摊点开始有了变化,卖山西手抓饼的摊点前只有一两个人,而卖皖南灌饼的摊点前总是排着一个长长的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细心观察了一下发现原来是两家的烧饼制作流程产生了变化。由于早上出来买早点的大多数是上班族,匆匆忙忙,没有多少时间等候,因此山西手抓饼老板为了减少顾客等候时间,事先备货,把饼做好了,顾客走到就取,为顾客的考虑可谓是细心周到。而皖南灌饼老板却没有这么做,依然坚持先有订单再现场制作的工艺流程。于是差别就出来了,皖南灌饼摊点前排队的顾客总是比山西手抓饼摊点前的顾客多。
对于我个人来说,早上最怕排队,两边口味相当的情况下我肯定不会选择去排队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山西手抓饼的顾客,心想那些排队的人实在是傻瓜。但是再过一段时间我发现皖南灌饼摊点前的队伍越来越长,山西手抓饼的摊点前顾客是越来越少。再后来,皖南灌饼老板从摊点上升到了门店,营业时间从早上的几个小时扩到了全天,生意异常火爆,而山西手抓饼的摊点却不见踪影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也是尽量不带任何偏见地给大家呈现了一下。我一直在思考这两家的此起彼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考了很长时间,我觉得最能站得住脚的还是一个顾客心理学的原因。具体地说就是一个排队的心理学。从顾客需求角度来说,山西手抓饼老板做的很好,在早上上班族需要减少排队时间的客观需求下,他做了工艺改进,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但同时他丢掉了排队的队伍。
皖南灌饼老板坚持付钱再现场制作,无疑丢失了很多赶时间没耐心的顾客,但保持了排队的队伍,这个排队的队伍其实不只是一个有形的队伍,而是一个无形的队伍。为什么?对于一个赶时间没耐心排队的顾客来说,虽然他行动上加入了山西手抓饼的队伍,但看到对面皖南灌饼前长长的排队队伍,其实在他的心理已经产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那么多人排队,肯定很好吃,只是我没有时间排队,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也要去排队。这个时候,其实这个顾客已经加入了皖南灌饼顾客的无形队伍之中。对于皖南灌饼老板来说,损失了短期的销售量,却换来了品牌在顾客心里的渗透和提升。如此一来,时间越长皖南灌饼的顾客群体自然越来越大,而山西手抓饼的顾客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做网络的一个道理:一味地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投用户的所好未必就是做网络的正道,准确地把握用户心理才能真正抓住用户。
读后感:文中蕴含的道理让我感触颇深。文章讲了两家同在一条街上卖烧饼的店铺,烧饼做的都很好,生意一开始都很好且相差不多,但是过了不久,一家的生意开始少了起来,而另一家却依然门庭若市,生意越来越好。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那家生意变差的店因为考虑到顾客早上上班时间匆忙排队浪费时间,于是乎将现做现卖改成事先做好顾客随到随买。而另外一家却依旧保持着现做现卖让用户排队的传统。按理说前一家为了照顾用户需求改变烧饼制作流程理应获得更多的用户,但是结果相反,反而是那家没有改变传统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第一家店虽然为用户着想,尽量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却没有抓住用户的心理。而另一家店保持了排队的传统,用户虽然耽误了时间,但是看到店铺外面始终有人排队,会无形中产生一种从众心理,认为这么多人买,这家的店一定比另外一家做的好,排队也是值得的,只要我有时间一定来排队购买。
正是用户这种从众心理导致了那家店铺生意兴隆,改进烧饼制作流程的店生意冷清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