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顾客到商场去,都是带着某种目的的,或是了解行情,或是去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目的明确,所以,他所要听到的也一定是与此相关的。这就是一种销售手段。也就是说,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根据客户的需要推销自己的产品,这样才能帮客户找到他们需要的产品,最终才有可能成功完成交易。
如果不问客户的需要便开始介绍,很可能会让客户反感。相信我们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们去超市或者商场购物时,如果一个销售员始终跟着我们,不问我们需要什么,便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产品,我们通常的表现是直接拒绝他,或者想方设法摆脱他。但是如果换成另一种情况,我们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例如,我们想买一双鞋,服务员走过来问了我们需求之后,便开始向我们介绍需要的产品,我们不仅不会拒绝,相反会觉得这个服务员非常热情。
我们之所以接受后者,原因就在于后者介绍的产品是我们需要的,切中了我们的需求。因为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听销售员介绍一种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产品。所以,作为一名销售员,我们应该理解客户的这种心理,在介绍产品时,要切中客户的需求,这样的销售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当然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推销的产品并不是客户需要的。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此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我们产品的某个特点可能不是客户需要的,那么另一个特点呢,或者其他的特点呢,总能找到一个对方需要的特点,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有时,我们可以直接询问客户需要什么,再根据客户的需要介绍自己的产品。有时客户并不会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但是我们可以从对话中捕捉到相关信息。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两个情景:
一位卡车推销员对一位前来看样品的客户说:“听说你需要一辆卡车,我们公司有你需要的卡车。”
客户问:“载重量是多少?”
推销员回答:“我们只有四吨的。”
客戶说:“我需要一辆两吨的。”
推销员说:“大一点儿有什么不好呢?万一有货多的时候呢?”
客户说:“但是我们也要考虑成本啊。这样吧,如果以后有需要,再联系你。”
很显然,谈话进行到这里真1销售员再想扭转局势就很难了。但是如果一开始,这位推销员改用另一种问法,结局就会完全不同。
推销员:“你们平均每次运货多少吨?”
客户说:“平均在两吨左右。”
推销员可以问:“会不会有时多、有时少呢?”
客户说:“有的。”
这时,推销员可以告诉他:“如果需要买车的话,一方面从货物本身虑,另一方面要从行驶的角度考虑。”
客户说:“你说得对,但是……”
推销员说:“假如行驶的路面有坡度,冬天行驶时,汽车受到的压力也会比平常大,是吧?”
客户:“是的。”
推销员说:“你冬天运货的次数要多一些吗?”
客户说:“是这样的,冬天的生意要好一些。”
推销员说:“冬天在路面上行驶,货物又多,卡车不是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吗?
推销员说:“那么在买车时,你能否考虑留点余地呢?”
推销员说:“从长远来看,你觉得怎样一辆车才是最值得买的?”
客户:“当然要看车的使用年限了。”
推销员说:“那么您比较一下,一辆常常超负荷运行的车和一辆从来不超载的车,哪一辆车使用的时间更长?”
客户说:“当然是后者了。”
推销员再说:“我们的四吨卡车不正好符合您的要求吗!”
从以上两个情景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介绍自己的产品,推销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销售员在推销的过程中要善捕捉客户的需求。例子中的客户实际上需要的并不是一辆载重量两吨的卡车,而是一辆更实惠的卡车。销售员在推销时发现了这一点,并通过一列的提问证明了自己推销的卡车正是客户需要的车。因此,客户非常满意地购买了他推销的载重量四吨的卡车。
由此看来,一个成功的销售员首先应该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需求介绍自己的产品,才能对客户有所帮助,也才能成功售出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