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徽太湖的刘强如何靠借来的5万元起家,五年时间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
致富点睛
刘强刚创业的时候,对销售考虑得并不周全,可他却能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市场突破口,不仅一步步打开了本地市场,还把黑猪肉卖向了全国。刘强靠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的果断的执行力,从对销售一窍不通到供不应求,刘强在创业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2015年11月,在太湖县小池镇海会村一个叫大洼的山岗,26岁的大学毕业生刘强,身着一身蓝色工作服,正在山岗上驯遛黑黝黝的猪。
“从猪舍到山岗,这些猪每天上山、入舍、听歌、洗澡,都是定时、定点、定位的。这样环境里面养殖的猪,肉质也是灵动的,口感自然好。 ”刘强自信地说。
刘强回乡创业,选择养土黑猪,除了与大学所学动物科学专业有关之外,更多的是得益于他在大学实习期间受到的启发。
2010年,尚在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的刘强,有缘来到桐城市新安渡“文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习。该公司的养殖模式是前期圈养,后期放养。尽管生长周期是普通猪的两倍以上,而且要长期提供青饲料。但正因为如此,能够保持猪肉的品质,所以猪肉市场销路一路看涨。此时的刘强,在心里默默种下了回乡养猪创业的种子。
2011年7月,刚毕业的刘强慕名到本省滁州“绿健”原种猪场实习。他从饲养员、组长干到主管,利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企业运营、管理。2012年7月,刘强又来到杭州“晨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学习农产品销售,对农副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经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刘强坚定了回乡创业的梦想。
2013年初,刘强回到家乡,选择了离家500米开外的一处山冈。在畜牧部门指导下,他取得了《动物防疫合格证》,从山里农户中选购土黑仔猪100头,创办起了养殖场。
2013年底,首批40头黑猪出栏,产肉6000多斤,产值10多万元,全部销往本地市场。
刘强感觉到一个人的力量微弱。于是,2014年新年刚过,他便动员邻县望江、宿松的两个大学同学,加入了自己的创业团队。闯市场、发微信、做电商,线上线下,三个同学劲往一处使。
刘强注重走品牌发展之路,2013年8月,成立了“皖乡”黑猪生态养殖场,随后又成立“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以海会村大洼山为养殖基地,小池镇指定地点为屠宰点,县城为加工、包装,电商销售和实体店为一体的养、加、销产业链。他们又邀集一些有志于发展健康养殖业的大学生,依寺前镇“象鼻咀”生态养殖基地地理名称,与有关企业合作注册了品牌,发展循环、健康种养业,抱团闯进了“上海滩”。 “象鼻咀母婴鸡蛋”一枚6元、“象鼻咀土黑猪肉”每斤68元,热销上海。
在现场,笔者看到一头耳朵上带有134082502822357标牌的黑猪。刘强说,每头猪都有这样的“身份证”。 “将来,基地还要对养殖过程实行全程监控。消费者只要在家里轻点鼠标,扫描二维码,就可在家看到每头猪的生态、健康养殖全过程,消费更加安全、放心。 ”
人物感言:
我出生在农村。起先,我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农门”。通过这几年的创业实践,我才知道,如今的农村是实现梦想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