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能目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目标应当是盈利。
就如同,中国人习惯于用筷子夹菜吃饭,却想要改用刀叉;或者平时都是一日三餐,非要改成一日四餐五餐,这就不是创新而是胡来,事实上不现实。这种所谓创新甚至连盲目创新也谈不上,因为它违反了对创新的基本认识——创新应当是改良,而不是革命。疾风暴雨、否定式的革命基本上注定着失败。
以餐饮业为例。餐饮业的盲目创新比较典型,各家餐厅纷纷推出创新式,但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好效果,为什么?从动机上看,这些创新的目要是为了迎合投资者对经营状况的不满,所以根本没有过多地考虑餐目档次、规模、设备的功能、人力资源水平、人均消费成本、主流消费群饮食习惯、制作部门工作空间、品种的复杂性工序等条件,只是盲目复制和嫁接,甚至还经常出现食材搭配的错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创新属于浑水摸鱼,其实就是通过频繁的厨艺交流、人为操纵的虚伪品牌来误餐饮业和消费者。
以餐饮业为例,越是知名成熟的餐饮企业,就越不参与这种所谓的创新。因这些企业已经有了鲜明的定位、稳定的菜品主题,在原材料和成本、标化、量化、规模配送上都已经比较成熟,不会盲目地将中西菜式结合、菜中做或食材胡乱搭配。更可怕的是,有许多餐饮企业就是在这种所谓的创新下消亡的。
具体到大学生创业,一般来说,刚刚创业时基本上都用不着去创新,一切都可以“拿来主义”。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该喝就喝,该尿就尿,该睡就睡,该哭就哭。最重要的是让人员、设备尽快转动和稳定下来。而一旦进入企业稳定期,也不要轻易创新,因为形成这样一种相对稳定的局潜移默化的过程,可以说来之不易。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也应该改良,而不是大动干戈地创新,否则很容易出状况。
创新越来越多就意味着从一个侧面看,这样的创新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容易模仿。所以我们在市场上常常会看到,当某种新产品在市场上推出后,不出几个月就会有竞争对手推出更新的产品。这其中原来新产品的80%被保留下来,对手只加入了一点自己的改造,并且其价格只有原来产品的60%。当这种创新和增值模仿界限模糊时,许多企业干脆就免费赠送这种创新,而改从别处赚钱了。
还是这句话,大学生能不能创新、需不需要创新、创新是不是成功,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增加盈利。盈利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