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一种比较方式,中美差距或更显眼:在美国,一杯咖啡2美元,看场电影10美元,分别占美国人均月收入万分之六和千分之三。而在国内,这一数据分别是百分之一点三和百分之三点五,相当于美国居民负担费用的45倍和12倍左右。
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近日,一条微博在网上疯狂传播: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
孙笛毫不犹豫地转发了这条微博。
一周前,她刚刚结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学期的研究生课程,特意穿着崭新的行头回国9.9美元的Crocs鞋,39.9美元的Levis牛仔裤,30美元的TommyHi1figer牌T恤衫。孙笛发现,这些东西在国内的价格分别是499元、799元和799元。
“真不知道是美国太便宜,还是中国太贵了!”孙笛感叹。
在洛杉矶吃饭比上海便宜得多
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与孙笛有同感。他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托人从海外买东西。最新成果是一台折合人民币24000元的尼康单反相机,在国内的价格是4万元。
在去年的美国之旅前,时寒冰从没想过中国物价居然比美国还高。
动身之前,一个多次往返美国的朋友提醒他:“去美国除了钞票啥也不要带,东西很便宜。”
时寒冰半信半疑,毕竟他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数据是,“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
在洛杉矶一家中餐馆,时寒冰他们4个人点了分量很足的鱼、虾、蟹,结账的时候却只有49美元,“比上海便宜得多”。
偏爱实证调研的时寒冰“决定改变行程”,他推掉所有游山玩水的安排,专心观察、对比中美物价。
结果让时寒冰大吃一惊:国内一套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这里只要500美元就可以买到;国内标价4.6万元的劳力士手表,在美国不到4000美元;一台国内50万元左右的宝马Z4标价只有21000美元。
如果换一种比较方式,差距或许更显眼: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看一场电影只要10美元,分别占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万分之六和千分之三。而在国内,同样的比法得出的数据是百分之一点三和百分之三点五,相当于美国居民负担费用的45倍和12倍左右。
不仅如此,因为商场里的化妆品价格“过于便宜”,仅相当于国内同类产品的30%—40%,时寒冰还一度被夫人怀疑“是不是买了假货”。
通过半个月的走访,时寒冰的调查结果是:除非涉及到人工服务,比如理发,或涉及知识产权,比如图书音像外,美国商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即便“MADEINCHINA”的商品,常常也比国内便宜50%以上。
副教授要奋斗到60岁才能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
事实上,在这个对价格格外敏感的年月,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在美国生活的中国记者高娓娓在出版的新书中特意记录下这样一组数字:在华人超市,海蟹一打12只任你挑,价格从5.99美元到12.99美元。猪肉、猪排骨0.99美元一磅(0.4536公斤)。6瓶百威啤酒7美元。5个橙子1美元。
高娓娓告诉记者,在美国,即使算上房租,一个人的正常工资(月薪两千美金)足够养活一家三口。
对此现象困惑不已的群体中,还不乏经济学家。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他把更多的目光投到房价对比上。据他观察,在美国的二线城市,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价格40万美元左右,这200平方米指的是使用面积,不包括附赠的前后院。
“换句话说,美国人所说的房子放在中国其实就是别墅。”聂辉华略显遗憾地说,“而且一个中产阶级奋斗七八年就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据国际不动产代理商戈登·罗克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买房,迈阿密需要4年,纽约需要5.7年,洛杉矶需要5.9年。
而在北京,聂辉华按照现在的工资计算了一下,即使去去买每平方米两万元的商品房,这个30岁的副教授也要奋斗到60岁才能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很多中国学生读完博士不想回来不是因为不爱国,"聂辉华说,"他们是怕30岁读成回来后买不起房和车,失去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