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素有“服饰天堂”之称,作为国内服饰产业的基地之一,广州街头到处都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店,或高雅,或市井,但像李雯这样开土产民族服饰店的却屈指可数。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者,开业至今,李雯的服饰小店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旅游“游”出创业点子:民族服饰也流行
28岁的李雯是湖北咸宁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她只身来到广州,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李雯喜欢旅游,而且尤为喜欢去贵州。在贵州旅游时,李雯接触了很多当地民族的服饰,她发现不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服饰,而且就是在同一民族中,不同的季节和场合,在服装穿戴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黔南的苗族妇女,所穿的裙子就有长裙、短裙、素裙、花裙、青裙、白裙、简裙和百褶裙等之分。李雯每次去那里,总会买一些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回来送给朋友或自己留做纪念。
2004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做销售的朋友借出差的机会来看李雯。在李雯家里,朋友看到李雯收藏的各种民族服饰之后大加赞美,他说:“这样精致的服饰如果拿出去卖,肯定可以卖高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雯心里一动:是啊,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呢?广州虽然服饰店多,服装款式也多,但很少看到有真正卖民族服饰的,如果我开一家这样的民族服饰店,一定会吸引人们的目光,尤其是那些追逐时尚潮流,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
自己做模特,调查清楚才入行
几年的文案工作经验,练就了李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虽然开民族服饰店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和创意的项目,但其市场的需求量如何,李雯心里没底,她决定先做一番市场调查。
广州的服饰店虽然多,但年轻人喜欢光顾的不外乎北京路、上下九路等步行街,做市场调查,这里能获得最真实的需求样本。于是,李雯利用下班休息的时间赶制了一份宣传单张,又找人印了500份。为了吸引别人参与,李雯还特别买了一批小纪念品。
这个周末,李雯赶了个早,拿着宣传单和纪念品来到北京路。为了吸引别人的目光,李雯还特别穿上了一套苗族服饰。站在北京路上,青春靓丽的李雯成了一道风景。很快,几个年轻时尚的女孩围住了她,好奇的观看,一个女孩羡慕地赞道:“哇,好漂亮!在哪里买的?”李雯灵机一动,一边把手中的宣传单递给她们,一边说:“这是贵州苗族人的服饰,我准备把它引入广州来,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到我店里来看看,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
下午,李雯又赶到上下九路,一样引得那些时尚男女的争相询问。调查进行地非常顺利,还提前为民族服饰店做了宣传。回到家,一统计调查结果,令李雯非常兴奋,80%的年轻男女对民族服饰有兴趣,而且有60%的人表示,如果广州有这样的民族服饰,他们会考虑购买。至于服饰的价格,他们认为在200元左右比较适宜。
而且,一位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还对李雯说,如今这类“工艺品”在国外已经非常畅销,国外有很多公司还专门在云南设立了分公司,负责收购这类民族服饰。李雯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平均一天能卖出5套,按一套服饰的平均收购价110元,卖出价230元计算,扣除房租、水电等成本,一个月至少可以获利8000元以上。看来这个项目的确有利可图。
2004年4月,李雯毫不犹豫地辞了职,立即赶赴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走访了若干个少数民族村寨,经过反复比较和商谈,确定了地处黔东南和黔西北毕节的几个交通相对便利、服饰业比较发达的村寨作为自己的收购基地。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李雯选定了首次进货的服装款式、花色品种以及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挂饰等,同时也在当地选定了几个长期合作的代理人。
货源地确定后,李雯马不停蹄的回到广州,开始寻找合适的铺面。像北京路、上下九路步行街这样的繁华处所,开店的租金非常高,一平方米动辄上千元的月租,李雯根本承受不起,她只能转而求其次。如此辗转反复,李雯终于在环市路找到了一处正在转让的铺面,位置相当好,转手费很便宜才2万元。接着,李雯对铺面进行了重新装修,按照少数民族的风格习俗对室内进行布置,以求服饰店民族风情十足。
广辟门径,轻轻松松做生意
2004年五一节,李雯的民族服饰店开业了。开业的前一天晚上,李雯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我不是在为市场服务,我是在开发一个新市场,挖掘一种新的赚钱方式。”
如何打开销售局面,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欢民族服饰,李雯可真是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工夫。由于是第一次开店,经验不足,李雯不得不频繁奔走于工商税务部门,结果忽略了宣传工作,最初开业的那几天,没几个人光顾她的小店。关键时刻,做生意的父亲提醒了她。父亲说,对于一个新开的服饰店,推广是最关键的,只有通过推广,消费者才能知道你的店,也只有通过推广,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他们才会光顾,才会产生购买欲望。
得到父亲的指点,李雯茅塞顿开,她马上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首先,她主动出击,联系了以前做市场调查时对民族服饰非常有兴趣的客户,告诉他们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民族服饰。同时,她还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服饰卡片,亲自跑到北京路、上下九路等人流聚集的地方去推广。
不光如此,她还在广州几家比较有影响的报纸刊登了软文广告,用优美的笔调解说民族文化和自己的民族服饰店。有一个女孩非常喜欢民族服饰,在报纸上看到李雯的民族服饰报道后,当即赶到李雯的服饰店,一口气就买了三套。临走前,她还一再跟李雯说新货到了就打电话给她。
渐渐地,店里的人气开始旺起来,为了吸引回头客,李雯又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一个月下来,李雯竟然卖出了100套民族服饰,扣除房租、水电、工商税务等各项成本开支,还赚了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