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学龄前到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孩子、老师、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年青家长对于少儿美育的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在选择和接受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难免会遇到不少误区。由于需求的存在,近些年大街小巷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层出不穷,但是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甚至闹出了不少经济纠纷案件。因此,家长在如此的不确定的市场环境面前,不免显得无所适从。
笔者从一个年少时的美术生到现如今的美术教育从业者,体验了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的碰撞与交融;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获得启蒙;又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中成长。现今作为美术教育从业者深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现今处于浑沌阶段的中国少儿美学教育提一些建议。
孩子学美术重要吗?
作为一名老师我经常会被家长问到这个问题。一般我会反问到:你让孩子学习美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考级?是为了让孩子多一个技能?还是出于别的孩子在学所以我的孩子也要学?不同的家长有各种不同的答案,但是当他们认真思考我的问题之后普遍都会产生一种认同:从小学习美术的目的是让孩子对于美有比父母更高层次的见解和运用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毕竟谁都不愿意在而立之年还被周围的人笑话为“美盲”!所以,学习美术重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其实也一并搞清楚了学习美术的目的。作为美术老师是不愿意看到将美术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化,而更愿意看到的是孩子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具备一生的审美情趣。不求人人妙笔生花,愿闻各人借古问今!因此,尽一切可能引导孩子去认识美的事物,思考关于美的问题,创造属于孩子的世界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
怎样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的第一张画?
这“第一张画”包含几层含义,用什么来画?画什么?怎么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绝大多的数第一次都是由家长来引导的。藉由第一次画画,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有隆重的仪式感,要明确告知孩子这是一次非凡的创作冒险,需要认真对待。至于用什么材料我以为不必拘泥于常规,可以是一个用过的蜡笔、一张再简单不过的白纸、也可以是一根小树枝、一把玩具勺子等等。画的内容必是在孩子的已有经验所及范围之内。千万不要拿一张名画或是一张完全陌生的照片给孩子画。孩子对于什么最感兴趣,最能说出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那么画画的事情就自然而然了。孩子既然这么有兴趣去了解和描述一个事物,那么就请你把它画下来吧!画的过程中,家长切忌去告知孩子怎么拿笔,从哪个部分开始,也千万不要评论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你只需要引导孩子不断的去以思考来带动画笔,把你的关切都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告知孩子。毕竟,你是在协助天才完成一幅天然的名画,而你能够做的只是一个助手而已!
如何评判孩子画的好不好?
画画本来是无法用好坏来区分的,可是很多家长就是喜欢钻牛角尖似的使劲想搞清楚自己的孩子画的好不好。其实这是老师的责任,老师也有义务将孩子画画的目的告知家长。当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体验着快乐、吸收着知识、建立起了小小的成就感,你说他到底画的好不好呢?
“以像为美”正确吗?
在家长的传统观念里画画就是把对象复制在纸上,像与不像决定了画画的成败。其实这是家长最常见的误区,当然也不乏很多老师存在着如此的教学标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美?从柏拉图到当今的艺术理论家对于美的总结可以归纳为两条:1、美是细部之间的和谐。2、美是壮丽辉煌。形象描绘准确与否确是决定细节和谐的因素之一;但壮丽辉煌确与像不像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是个人心理的感受。纵观艺术史的发展,从古典主义到当代艺术,不难发现,艺术作品感动我们的不是如摄影术般的再现复制,而是作者真挚的感情流入。所以“以像为美”是狭义的以点盖面,是对美学常识的泛泛之谈。孩子在这样成人化的艺术标准氛围中成长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艺术乐趣呢?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少一点“以像为美”,多一点“以情动人”!
素描重要吗?
素描是学习造型能力的基础学科,是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基础,自中国晚清开始影响中国艺术家至今。素描的引入甚至改变了中国艺术家观察世界的方式,但是一直发展至今,却不免有些变味。过分的追求单色造型,以再现对象立体感作为主要目的,却脱离了绘画的原始目的,也忽视了全局观的观察目的,这样就是走进了一种狭义素描的误区。
对于广义性的素描,华东师大王远教授有过这样精辟的阐述:“素描是一种以阴阳的理念去认识事物,并以不同的方法与材料去表达视觉万象。广义的素描理念拓展了传统的范围,在当代艺术领域里表现出综合性方法的视觉作用。” 站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里,局限的传统素描范畴已然不适合,而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以综合性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视觉万象显然是更符合孩子心理和技能发展之道。
由此看来,学习广义性质的素描当然重要,是孩子艺术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广义性素描赋予孩子的是全局观察能力,阴阳综合的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引导孩子全面的认知发展而不是限于黑白方寸之间的传统素描标准。
纵观历史,许多杰出人物都有着非凡的艺术热情和敏锐度。例如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就自认为学习书法的经历对他的设计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习美术的目的不是成为一个艺术家,而是用艺术的眼界、全局观来体现未来对生活的审美能力。上述的各种问题是家长在寻找和实践学生艺术教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但还不是全部的问题,甚至每个孩子的问题还不尽相同。我们无需用狭隘的眼光去评判孩子们的创作好还是不好,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的愉悦度和满足感,当孩子乐在其中时“像不像”只是浮云!传统和现代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关于素描的讨论从未停止,但是,当眼界放宽到广义的素描理论时,就会发现原先的讨论就显得如此苍白。
以上作为笔者在从事美术教育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当然美术教育之路并非一路顺风,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美术教育的作用可能会影响人的终身,其中学生、老师、家长,在各自不同的方面遇到种种不同的误区我们无法回避。 认识、理解、消化、运用是学习的过程更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创作中的个体,但是教育过程中的共性却是可以达成共识。教与学是老师与孩子双方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崎岖却又惊艳无比。愿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美”与“术”,我相信这是所有美术教育从业者的美丽初心。